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村也能幹出大名堂

  • 發佈時間:2015-08-18 03:31:3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新華社記者宋曉東

  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燕振昌深夜溘然長逝,陪伴他的是昏黃的檯燈和一本還沒有寫完的工作日記。在他身後的書櫃裏,另外93本工作日記整齊排列,記錄著燕振昌44年基層工作的點點滴滴。

  44年前,高中畢業的燕振昌接任水磨河村村支書,40多年間他幾次放棄進城為國家幹部的機會,留在了水磨河,堅定地相信“農村也能幹出大名堂”。在燕振昌的帶領下,昔日貧困的水磨河村蛻變成長葛市第一個億元村,燕振昌用實際工作詮釋著基層幹部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

  老人們回憶,以前的水磨河村窮得揭不開鍋,每人平均耕地不到7分田。1971年,剛剛接任村支書的燕振昌在日子裏記下了自己的願望:一定要讓村民過上有房住、走好路、能讀書、有玩處的安生日子。

  “他腦袋活泛兒想法多,想過修路,想過建房,可哪樣沒錢能行?一窮二白再靈光的腦瓜子也犯難。”時任水磨河村村主任張漢卿説。被貧窮逼到死角的燕振昌下定決心:“辦集體企業,給大隊多産點東西、多積點錢。”

  辦廠離不開人才,為了聚集人才燕振昌把大隊裏所有“有本事、有手藝”的能工巧匠集中起來,張羅起了農機配件廠。又陸續建起了麵粉廠、冰糕廠、機瓦廠……到1981年,村裏十幾家集體企業每年給村裏上繳利潤超過30萬元。

  在村民們還沒從溫飽無憂的幸福中緩過勁兒來,燕振昌又開始琢磨起了“股份制企業”。在燕振昌的帶領下,水磨河村以土地、廠房入股,吸引村民社會入資,辦起了村造紙廠,成為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企業。幾年間,水磨河村吸收股金800多萬元,辦起了50多家企業,成為長葛市第一個工農業總産值超億元的村子。

  現在的水磨河,投資百萬元以上企業超過50家,2014年水磨河村年産值超過4億元,每人平均收入近2萬元。“吃住水磨河,好像在長葛。出門能掙錢,一月兩三千。”40年後水磨河又有了新民謠,80多歲的村民張中鬥感慨:“沒有燕振昌哪有這安生的好日子。”

  在任的44年,燕振昌給自己定下“五個不沾邊”規矩:錢不沾邊、物不沾邊、獎金不沾邊、紅白喜事酒場不沾邊、煙不沾邊。

  “跟他結親,不佔便宜凈吃虧。”燕振昌妻子張改真説。上世紀90年代,張改真的一個親戚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找到燕振昌想“通融通融”,但卻被第一批處罰。和燕振昌生活了一輩子,張改真也越來越理解丈夫:“當幹部哪有不吃虧不挨罵的,吃虧的是自己人,罵他的是自家親戚,總比百姓背後戳你脊梁強。”

  據新華社鄭州8月17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