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折算學分,休學創業新路徑靠譜嗎

  • 發佈時間:2015-08-18 01:30: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實習生 張 浩

  一幫朋友、一些攝影器材、能夠獨立接拍一些校內外社團活動,O啦!這樣就可以組建自己的攝製團隊啦——因為基礎條件滿足,這名來自四川瀘州的大三學生李富彬萌生了自己開創攝影工作室的想法。

  從大二下學期開始,李富彬就開始組織幾名好友成立了自己的拍攝團隊,並承接一些校內社團和校外公司的視頻拍攝與製作,得到活動方不少酬勞。

  李富彬告訴筆者,自己通過工作室已積攢了不少人脈,現在很想將自己的團隊商業化,發展成可以進行資本運作的公司。這樣一來,就可以接拍更多活動,賺取更多的利潤,同時還可以此為契機接觸更多行業內的專業人士。

  然而,“學業課程太多,創業想法一直難以實施下去,”李富彬感嘆道,“沒放假的時候,團隊就只能利用週末的時間去接拍一些活動,如果成立公司後還是這種情況,那麼很多拍攝訂單是實施不下去的。長此以往,公司的信譽、經濟問題將受重創。”

  在大學生創業浪潮的衝擊下,和李富彬面臨同樣問題的不在少數。創業和學業之間的矛盾如何調和?近日,浙江省政府發佈的《關於支援大眾創業促進就業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創業教育培訓,高校要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允許學生休學創業。探索建立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將學生自主創業情況折算為學分。

  這種做法對於即將創業或者已經創業的大學生來説,能否解決他們的困境?建立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將學生自主創業情況折算為學分,如何避免混水摸魚,保證公平有效?休學和創業之間,是否另有解決途徑?

  學分、經濟風險高,休學創業難

  其實,去年年底國家就出臺了休學創業的相關政策,為什麼不選擇休學創業?

  李富彬告訴筆者:“主要還是擔心學分修不夠。現在高校都是實行的完全學分制,需要修完所有學分才能夠畢業,同時創業風險也很大,所以儘管自己很想創辦公司,但因為學分的問題一直處於猶豫中。”

  和李富彬不同的是,今年夏天,大三學生王旭琪在西南科技大學國家科技園創辦起了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不過他也告訴筆者,由於公司剛剛成立,自己還需要花大量精力關注公司潛在的經濟風險問題,如果創業失敗,那麼自己的投入也將石沉大海,甚至還可能因此耽誤學業影響畢業。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畢業生范孫超也認為目前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資金問題,很多人不了解行業、盲目投資,導致最後血本無歸的案例頻發,這導致很多人不願意以犧牲學業為代價去為創業冒險。

  筆者從《中國青年報》調查數據中了解到,在校大學生中,40.1%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休學創業,30.5%的受訪者不會,29.4%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其中不願選擇休學創業的受訪者中,58.6%的受訪者表示是實踐經驗不足,52.0%的受訪者表示是缺乏創業資金,47.8%的受訪者直言是缺乏社會經驗,容易碰壁走彎路。

  休學創業折算學分關鍵在於具體操作方法

  儘管國家已出臺過“休學創業”相關政策,但從上述調查中可看出大學生在選擇休學創業時,依然面臨很多學分、經濟方面的困境。

  面對大學生在休學創業面前遇到的一系列困境,浙江省政府發佈的《關於支援大眾創業促進就業的意見》可謂是在為休學創業尋求新路徑,《意見》指出“要加強創業教育培訓,高校要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允許學生休學創業。探索建立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將學生自主創業情況折算為學分。”

  意見指出,各地要大力開展創業培訓,培育一批創業培訓示範基地,優化培訓師資結構,開發各類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項目,著力提高培訓品質。在校大學生和城鄉勞動者在定點機構參加創業培訓的,按規定享受培訓補貼。

  筆者致電了幾所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普遍認為休學創業折算學分是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新途徑,但具體操作方法、是否可行還需要時間來研究。

  從事經濟管理教育多年的周中林説,將大學生休學創業的成績折算成學分,一定程度上將有助於促進大學生創業市場,激活大學生創新思維。如果通過政策為學生護航,刺激一部分有創新創業思維的學生,大膽走出去,從社會實踐中得到鍛鍊,彌補學校教育的一些不足。

  但他也表示,儘管目前有政策出臺,為大學生休學創業提供便利條件,但總體來看,對於“高校如何具體實施休學創業”“將創業成績折算成學分的過程是否體現公平”等問題並沒有具體細則規定。

  學校要界定好創業資格和門檻

  王鬱是成都某廣告公司職員,有著創業經驗的他説,政府和學校需要制定並嚴格控制休學創業折算學分方案的通過,要創業必須要有計劃,而且計劃需要有可行性,否則會有渾水摸魚現象,就達不到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效果,也達不到所謂的公平公正。

  就職于《京華時報》的教育時評人李松林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説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背景下,各領域展開探索是很自然的事,教育領域也一樣。這可以看做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

  李松林認為,要讓休學創業者通過休學創業成績折算學分更公平,需要高校衡量好創業成果折算學分,比重、份額,如果創業成績換取學分的比重太大,將對愛好科研的學生造成新的不公平。他説,學校要界定好創業資格和門檻,不然,很容易走極端,得不償失,並且鼓勵創業的過程,必須保證手續審批順暢,盡可能提供好的創業環境,如經費、場地、師資、項目、政策諮詢等支援,如果這些很脆弱,就武斷鼓勵學生創業,甚至以學分誘惑,那就是不太負責的表現了。

  ————相關連結————

  切實實行彈性學分制,休學創業不是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休學創業的話題一直被爭議,是因為在過去10多年中,我國並沒有建立起彈性學制,即完全學分制。

  熊丙奇説,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我國高校就提出實行完全學分制,推行彈性學制的概念,學生修完學分即可畢業,既可縮短年限,也可延長年限。可在實際辦學中,幾乎所有學校都對學生實行了傳統的學年制管理,即所謂的“學年學分制”。學校的必修課程過多、選修課比例很低,使所有學生的課程大同小異;學校的教育教學以及就業服務沒有進行調整,因此,學生的求學也就只能按部就班。

  如果切實實行彈性學制,休學創業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因為學生可自主選時(確定上學時間)、選科(選擇學習科目)、選課(選擇課程)、選師(選擇老師)。如果想在求學中途做其他事,包括打工掙錢、修學旅行等,完全可自主調整。很自然的,如果學生有很好的創業機會,或者想體驗創業,就可選擇這一兩年暫時不讀書,之後再回學校讀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