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媒:監管環境大不同 中企海外遭遇“文化衝擊”

  • 發佈時間:2015-08-17 08:53: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15日文章,原題:在與中國不一樣的國家裏,中國企業遭遇文化衝擊 面對國內增長放慢、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企業主正前所未有地尋求海外市場。但在衝向國外時,他們首次面對難纏的工會、獨立的法院和愛管閒事的記者等難題。對許多中國企業家來説,應對不熟悉的多黨政治和民意力量,著實步履維艱。

  以前,中國企業在一黨制國家賺錢,如今發現在國外辦事沒那麼簡單,許多遭遇到文化衝突。從美國到亞洲,他們經常抱怨,並接二連三犯下代價慘重的錯誤。

  甚至在中企已成服裝業主要投資者的小小柬埔寨,也是如此。柬中國商會紡織企業協會負責人説,以前工廠主能雇請警察來壓制罷工工人,現在不行了。在西方媒體助威下,反對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從某種程度上説,去年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外國對華投資。但在海外,民眾往往要求更大透明度,法院執行更嚴的環境和勞動法。這種不同讓許多中企一時難以適應。專家説,這與20多年前外國企業首次進入中國時所面臨的挑戰如出一轍。經濟諮詢公司榮鼎集團的蒂洛·哈內曼説:“中國企業如今面臨的問題甚至更複雜。他們成長時所處的監管環境,與外國市場大不相同。”

  向海外倉促擴張不應被視為中國要征服世界的徵兆。榮鼎集團的哈內曼説,過去,中國企業在國內“不理會全球價值鏈”,不發展海外專業技能,也能收穫可觀利潤增長。但隨著中國經濟減速,企業為生存被迫向國外拓展,“追趕”和學習新技能。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實際上,因誤判而付出慘重代價的例子不勝枚舉。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光華説,他們公司從緬甸密松水電站項目被叫停事件吸取了慘痛教訓。如今,該公司想重啟項目,更加注意與當地民眾、反對黨和新聞媒體的交流,“我們認為現在透明很重要。”但其他中國公司也吸取教訓了嗎?“這我就不敢肯定了”,他微笑著回答。(作者西蒙·丹耶爾,陳俊安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