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日共揭日軍細菌毒氣戰罪行 更加系統還原歷史全貌

  • 發佈時間:2015-08-17 07:05: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賈文婷】一場以“關注毒氣戰和細菌戰受害者的未來”為主題的專題圖片展15日在日本東京拉開帷幕。70年前的這一天,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除了開展日期別具深意,此次圖片展的與眾不同還在於,這是中日雙方首次聯合舉辦的揭露侵華日軍化學戰和細菌戰罪行的展覽,更加系統地還原了日軍實施細菌戰、化學戰的歷史全貌。在開幕儀式上,兩名來自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日軍遺留毒氣彈受害者講述了他們的痛苦經歷。

  這次在東京大田區産業廣場舉辦的圖片展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日本民間團體共同主辦。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國駐日大使館、日本律師團、日方民間團體等代表出席了開幕式。據主辦方介紹,展覽共展出圖片405張,展板210塊。圖片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大規模研製、生産、使用生化武器的情況以及進行人體活體實驗的暴行,展示了當年遺棄的生化武器至今仍在傷害包括兒童在內的中國平民。展覽也公開了近年來日本律師團等中日兩國和平人士對受害者進行救助的情況,表達兩國人民維護史實、面向未來的共同願望。

  據《環球時報》了解,中方、日方曾分別舉辦過有關日軍實施細菌戰、化學戰罪行的圖片展,但雙方共同舉辦且在東京面向日本民眾展出還是第一次。展覽日方主辦單位是“面向未來的設想——日中友好圖片展”實施委員會,中方協辦單位為吉林省檔案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和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者浙江義烏紀念館。為舉辦此次展覽,日方專門成立了實施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成員除長期支援中國二戰受害者對日民間索賠訴訟的日本律師團外,還有日中友好協會、日本ABC企劃委員會、日本遺棄化武受害者解決網等6家民間團體。

  在簡短的開幕儀式上,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慈愛民介紹了舉辦此次展覽的初衷。他説,中日團體共同主辦展覽,絕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向廣大日本民眾揭示歷史真相,擴大彼此共識,努力為增進中日友好、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日方主辦單位有關人士表示,日本社會對侵華日軍犯下的化學戰和細菌戰等罪行知之甚少,希望通過此類展覽活動讓日本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了解當年日軍侵華歷史真相,幫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促進日中睦鄰友好。

  1995年出生的齊齊哈爾市女孩高明是日軍遺留毒氣彈受害者之一。在展覽現場,身體虛弱、神情木訥的她通過援助律師李樓介紹受害經過:她8歲時在土堆上玩耍,不幸觸碰到日軍遺留的毒氣彈,患上綜合毒氣傷害後遺症,正在成長髮育的身體受到巨大傷害,智力也停留在當年。《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今年20歲的高明身高172釐米,體重卻只有40多公斤,説話聲音小得幾乎聽不到,稱“頭痛、很累,想休息”。20年來一直致力於援助相關受害者的日本律師南典男説,在圖片展開幕的前一天,日中民間人士在東京發起成立了“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受害者援助日中未來和平基金”,該基金的主要用途就是對侵華日軍化武、細菌戰中國受害者進行醫療援助。

  展覽15日下午一開幕,就有東京的各方人士前來參觀,其中既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滿臉稚氣的青年學生;既有研究日本侵華戰爭的學者,也有對日軍暴行知之不多的市民。一名日本女青年用“難以置信”形容觀後感受。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我第一次用眼睛真切地看到這一切,這不是一般的傷害,而是戰爭的罪惡。舉辦這樣的展覽會使更多人了解真相,反省戰爭,珍愛和平。”在現場留言簿上,一名署名北中的觀眾寫道:“我看了展覽,了解到當年日軍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在日本歷史教科書中有必要寫入這些罪行的內容和細節。現在安倍政府正試圖通過安保法案,我們必須阻止政府的這一企圖,反省歷史,保證日本永遠不走戰爭之路。”

  15日,臨近黃昏,《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仍有市民走向展館。他們將從這裡看到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更能獲得一份觸及靈魂的沉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