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促教育公平 為擇校熱“退燒”

  • 發佈時間:2015-08-17 05:53:1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擇校熱”的背後,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要想讓擇校熱“退燒”,必須採取措施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具體來説,可以擴面區域內教育資源,嚴禁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探索取消教師校籍專屬管理

  日前,寧夏教育廳、監察廳聯合下發《關於治理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擇校問題的通知》,旨在破解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擇校熱等問題,將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入實質階段。

  所謂擇校,無外乎是優質生源或接近優質生源選擇向優質教育資源流動,優質教育資源也選擇優質生源或接近優質生源流進,雙向選擇的結果,造成學校和生源的兩極分化。“擇校熱”的背後,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要想讓擇校熱“退燒”,必須採取措施促進教育公平發展。

  首先,擴面區域內教育資源。目前,國內許多地方嘗試優質教育資源擴面工程,即發揮區域內各類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探索“優質學校+分校”、“優質學校+弱校”、“優質學校+新校”的辦學方式。另外,也不妨嘗試推行構建名校集團化(一校多區)、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合作體)、鄉鎮中心學校與村校聯盟(捆綁)等發展合作組織,創新管理互通、教學一體的發展機制。

  其次,嚴禁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應發揮中小學學生學籍資訊管理系統作用,進一步規範和引導學生合理流動。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應制定“鐵律”,嚴禁各類中小學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規定必須按照學校分佈、所在學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合理劃定招生範圍,確保規定年齡的適齡少年兒童入學。

  再次,探索取消教師校籍專屬管理。名師、校長也要流動起來,取消教師校籍專屬管理,推行優質學校教師輪崗交流機制。相關部門不妨為這種流動性設置指標,比如,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城鄉學校之間、鄉鎮小學與村小、教學點之間每年教師交流不低於10%、校長(包括中層管理者)不低於20%,然後,嚴格抓好指標落實情況,推動教育公平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