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莫成“網際網路+”攔路虎

  • 發佈時間:2015-08-17 04:31: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林麗鸝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創新已成為時代潮流,“網際網路+”無疑是大潮中最亮麗的浪花之一。

  通俗地説,“網際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傳統行業”,即讓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生態。近日,記者在走訪網際網路創業企業時發現,不少做“網際網路+傳統行業”的企業都會碰到審批障礙,這已成為一個共性問題。這些障礙不是相關監管部門管理低效或吃拿卡要造成的,而是因為網際網路創新跑得太快,原有針對傳統行業的監管政策跟不上新形勢,才拖了“網際網路+”的後腿。

  面對“網際網路+”新生態,管理應有新狀態。網際網路企業不僅需要政府推進簡政放權改革,更需要解決“網際網路+”在現有審批制度中“不匹配”“不聯動”“有空白”等堵點,這些堵點往往造成審批時間過長,可能會讓相關企業錯失市場機遇——

  傳統政策與“網際網路+”不匹配。比如用審批傳統教育培訓機構的政策“配備線下教學用地”“負責人具備教學資格並從教5年以上”等來審批網際網路教育企業,就會造成資源錯配。有些企業為了能通過審批,不得不租教學用地白白閒置著,或找個校長來頂替負責人,這麼做把金錢和精力用於應付審批,難以專注于創業創新。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建議:“面對新業態、新模式要重新對行業現狀進行評估,清除舊有的審批障礙。”

  傳統政策不適應“網際網路+”,難以跨界聯動。“網際網路+傳統行業”往往涉及兩個甚至多個行業,現行審批、監管體系按部門各有分工,企業在申報審批時往往會面臨多頭管理的難題。比如網際網路金融教育至少涉及教育、資訊、金融三個監管部門。竹立家説:“在審批方面各部門不聯動的問題由來已久,不只是網際網路企業面臨這個問題,但這個老問題反而可以靠網際網路等資訊技術解決,從而推動工商等部門聯動審批。”

  傳統政策面對“網際網路+”有空白。網際網路創新會帶來很多新模式、新産品,原有的審批、監管政策沒有與之相關的規定。比如,近年來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各項創新層出不窮,但直到今年7月18日央行聯合多部委共同發佈《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才消除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監管政策的空白。竹立家説:“市場創新速度快,給監管部門提出了挑戰,各部門要迅速研究新形勢,出臺新政策、新法規。”

  記者走訪網際網路企業時還發現很難説服一些中小企業接受採訪,談到審批、監管時他們也會有抱怨,但具體談到卡在哪個部門時他們又語焉不詳。一方面這是因為中小企業不願意出頭和監管部門搞得“尷尬”,另一方面有些中小企業的現行做法也有些打“擦邊球”,談起來也沒“底氣”。專家從三個方面對審批、監管提出了建議:

  要開明渠堵暗道。簡政放權要減掉對市場或社會介入過多的事項,但並不是一放了之。“不是説政府從此就不要搞行政審批了,必要的行政審批還得搞,它是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手段。”竹立家説。合法合規的審批渠道暢通了,想打“擦邊球”的企業自然也就少了。

  要對大小企業一視同仁。一些大企業已具備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因此能動用更多的資源發展,甚至能爭取到“特事特辦”的待遇,但許多小企業卻沒有這樣的能力。對此,竹立家建議:“面對創新,監管層要對整個行業進行評估,出臺行業相關政策,要讓企業無論大小,都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要有一定靈活性。面對市場創新,竹立家建議,在不違背國家大政方針的前提下,可以考慮適當增強一些政策的靈活性。比如為了鼓勵創業創新,可考慮借鑒“負面清單”模式管理創業創新企業,法無禁止即可為。再如一些企業“特事特辦”後就要形成一個案例,碰到類似情況可參照執行。“很多改革就是從先行先試中破題的。”竹立家説。

  如同手機上的網際網路應用需要迭代更新一樣,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審批、監管政策也需要及時迭代更新。這樣,創業創新才不會卡殼,“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也才會更快。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7日 17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