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地棉花能否邁過這道坎?

  • 發佈時間:2015-08-17 03:31: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孫維福

  剛入8月,衡水市的農田處處伸展著莊稼的濃綠。“一大片玉米地,一小條棉花田”,車窗外,一路不斷掠過這樣的視覺。然而倒退六七年,這個河北省棉花種植大市此時的景象卻是“一大片棉花田,一小條玉米地”。造成這種視覺倒轉的直接原因,是衡水的棉花種植面積已從當年200萬畝攔腰直降,到今年只剩100萬畝。存在同樣現狀的,還有與衡水共稱河北四大棉區的邯鄲、邢臺、滄州。如果我們再將觀察區域放大到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兩大內地主産棉區,看到的仍將是“急劇縮減”。

  長期與新疆棉區形成三足鼎立的黃河、長江流域兩大內地棉區,為什麼短短幾年內植棉面積一落千丈,近日記者隨同國家棉花産業技術體系專家在河北、山東進行棉花生産中期檢查時,不僅看到了其中緣由,更聽到了他們的焦慮之聲,以及中肯的建議。

  原因:成本逐年攀升,價格連年下降,農民種棉不掙錢

  近年來,棉花種植效益急劇下降,已是各棉區尤其是內地棉區不爭的事實。河北省農業廳經作處處長鄧祥順帶來的數據是:2009年到2014年,該省棉花種植的凈利潤(毛利潤去除人工和土地成本),已由272元/畝減少到29元/畝。他説,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棉花價格大幅下跌和用工成本快速上升。棉價從2010年的11.5元/斤,降到2014年的6.1元/斤,降幅為50%;而在用工數不變的情況下,同時期用工成本則從44.6元/個上漲到61.5元/個,漲幅為37.8%。

  植棉效益下降帶來的結果,就是棉花種植面積銳減。鄧祥順説,2008年河北省植棉面積還是1035萬畝,今年已經不足500萬畝。對此,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深有同感,他説山東一直是內地棉花生産第一大省,最高種植年份曾達到過1300萬畝。他帶來的説法是“與前幾年不可同日而語了,今年全省不到700萬畝”。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杜珉證實,一項監測結果表明,目前我國棉花種植總面積,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點——5000萬畝。根據新疆棉花面積(今年3000多萬畝)統計得出的數據推斷,除了包括山東、河北等省的黃河流域內地棉區,長江流域棉區種植棉花的面積已經很少了。

  焦慮:丟掉黃河流域棉區,將來再恢復就難了

  內地棉花生産的急劇萎縮,引發了專家們深深的憂慮。

  “現在我們到棉花地裏搞調查監測,棉農一見面就説‘這棉花沒法種了’,真是眼看著河南、河北、山東的棉花面積在減少。”杜珉話音未落,河北農業大學馬峙英教授就説:“目前除新疆外,黃河流域的黑龍港地區(河北衡水、邯鄲、邢臺、滄州)、黃河三角洲(濱州、東營)是我國內地最適合植棉的區域,這裡的旱薄鹽鹼條件最能使棉花發揮其抗旱節水、耐鹽鹼的先鋒作物特性。應當準確定位,像重視糧食一樣重視這裡的棉花生産。”

  “棉花是一種能經得起市場大起大落的作物,黃河流域棉區又是棉花抗病性表現最好的棉區,特別是近幾年新疆黃萎病發生嚴重,有的地方幾乎沒有産量,更加證明保住黃河流域棉區的重要。”河北省植保所所長馬平的分析論證,又引來國欣農研會會長盧懷玉的一番感慨:“對內地棉花不能放任不管,否則將來再去恢復就難了。”

  對內地棉花産區面臨的嚴峻形勢,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長李付廣也頗為擔憂。他表示:“棉花用水僅為糧食作物的1/2,黑龍港地區是我國水資源缺乏最嚴重的地區,近期形成的地下水水位急劇下降與棉花面積的減少不無關係,所以從生態的角度講,這裡的棉花面積不能再減了。”

  建議:順應形勢變化,搞好棉花種植結構調整

  近年來,全球棉花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帶動國際市場棉價大幅下降,導致棉花進口迅速增加,不僅嚴重衝擊國內棉花價格,而且加大了國內棉花收儲壓力。這些因素與棉花生産用工成本顯著上升形成疊加作用,讓本已困難的內地棉花生産雪上加霜。調研過程中,專家們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各自建議,共識主要集中在“順應形勢變化,加快棉花結構調整”上。

  國家半乾旱研究中心原主任翟學軍認為,實現規模化種植是我國棉花發展必須逾越的一道坎,內地棉區只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形成規模化種植生産,才能有效解決棉花品種多亂雜、分散種植等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邯鄲市農科院院長宋玉田提出,國家要像對待糧食一樣對待棉花,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穩定棉價。各地要充分利用棉花耐旱節水突出性狀,拓展棉花多種功能用途(油料、飼料),開發低酚棉、彩色棉,提升棉花的綜合利用價值。

  結合轉變黃河流域棉區植棉發展方式,專家們還提出,要在加快實行規模化經營的同時,加快推廣棉花輕簡化栽培管理,加大棉花採摘機械國産化研發力度,實現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在生産的各個環節降低用工成本,提高棉花整體生産效益。

  “棉花是一種能經得起大起大落的作物,再怎麼,中國每年也需要600萬噸的棉花。黃河流域這塊棉區,我們不能也不會放棄。我們必須儘快培育早熟、免地膜、出苗好、抗病蟲、品質優、吐絮好、適宜機械采收的好品種;研發配套的不間苗、不定苗、機械打藥、機械采收、少用工、簡化高效的栽培技術。”馬峙英又一次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