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然氣供求逆轉 氣價10月或下調

  • 發佈時間:2015-08-15 00: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油價的持續下跌,天然氣價格迎來再次下調預期。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進入8月份,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已經研究天然氣價格的下調方案,調價有望在10月1日實施,但具體的調價幅度還在商討中。

  “每立方米0.4元的幅度已是上限。” 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高級工程師郭新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調整天然氣價格需要考慮到上游企業的開採成本和進口成本,預計國內氣價的下調幅度不會很大。

  這將是國內天然氣價格在2015年的第二次下調,此前的4月1日,發改委將增量氣的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價格提高0.04元,非民用天然氣價格實現並軌。

  2015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906億立方米,增長2.1%,增速繼續創新低。生産企業也由以前的“以産定銷”轉變為“以銷定産”,供求關係發生大逆轉。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能源需求低迷的環境下,價格高企和政府定價帶給天然氣行業的弊端愈發顯現,定價機制改革已刻不容緩。

  下調或不超0.4元

  記者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計算,中國在6月進口的長協LNG合同,平均價格為1.74元/立方米。在2014年,中國企業進口的LNG均價約為2.55元/立方米,長協進口LNG跌幅超過30%。

  值得一提的是,6月中國有一船進口自幾內亞的LNG現貨,其價格更為便宜,均價更是低至1.36元長期以來進口LNG高於中國進口的管道氣價格,但從4月起,這一情況也發生了逆轉。

  而進口管道氣價格亦呈現下跌之勢。根據烏魯木齊海關的數據,1~4月,新疆進口自土庫曼的天然氣呈現出量增價跌的趨勢,前4月均價為2704.1元/噸。而在2014年的進口均價為3213.9元/噸,跌幅約為16%。

  國際天然氣價格下跌,中國進口和液化天然氣(LNG)與管道氣價格都出現下跌。這也讓市場預期中國將在第三季度下調天然氣價格。

  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的天然氣人士告訴記者,國家發改委已將天然氣下調事宜提上日程,調價空間還在與上下游企業討論中,現在還沒有制定出具體方案。

  該人士稱,調價方案有可能在9月公佈,並在今年4季度開始實施。

  此前甚至有消息稱,油價下調的幅度可能最大在1元。根據能源諮詢機構安迅思的測算,預計本次的天然氣最高門站價降幅約為每立方米0.37元~0.51元。卓創資訊計算的預計降幅為0.4元~0.65元。

  “降1元錢根本不可能,我預計每立方米0.4元的幅度已是企業能夠承受的極限。”郭新江認為,目前企業進口的管道氣價格仍然較高,進口的LNG價格也多是“照付不議”的長協合同。而除了進口外,中國自産的天然氣價格成本更高,所以發改委在調價幅度上必然會考慮到企業的承受能力,預計國內天然氣價下調空間不會太大。

  雖然國家層面尚未公佈天然氣的調整指導價格,但企業已經開始自主降價。

  “為了適應市場, 中石化已將四川境內的天然氣價格小幅下調。”郭新江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天然氣銷售價格為每立方米1.9元,在7月份後,公司已將售價調整為1.8元。他表示,短期價格也將再下調0.1元。

   供需格局逆轉

  最新的消息顯示,由於存在價格分歧,中俄天然氣西線供氣合同建設推遲。

  8月10日,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對外經濟活動部門主管表示,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30年合約是基於對市場的樂觀看法,供應價格與一籃子原油産品價格基準關聯,沒有價格保護措施。

  2014年5月14日,Gazprom和 中國石油簽署了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供應協議,被稱為中俄“史上最大合同”。雙方商定,俄羅斯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380億立方米天然氣,時間累積為30年。

  “油價的大幅走低,東線項目供氣的總價格已經遠遠達不到預期,俄方公司也面臨著項目難以盈利的風險。”在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劉廣彬看來,此前中俄簽署合同時市場預計的價格為350美元/千立方米,但按照油價的走勢,這一價格可能出現腰斬。

  在多位研究天然氣的行業人士看來,中俄天然氣西線管道延期也從側面説明,中國國內天然氣開始出現供求關係逆轉。隨著全球能源大宗商品下跌、經濟增速下滑,天然氣産業更是難以“獨善其身”。

  根據統計局近期公佈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 中國天然氣産量為656億立方米,進口量為293億立方米,表觀消費量為906億立方米,較2014年增長2.1%。

  但從消費增速上看,2015年上半年比2014年增幅下降了6.8%,較2013年下降了11%。

  “國內天然氣需求端還是非常低迷。”在安迅思天然氣産業鏈研究員韓小慶看來,雖然此前中國天然氣消費基數小,在過去十年都呈現雙位數的增長,現在是回歸到正常的速度,但增幅之慢已經表明,天然氣需求端遠不如預期。

  韓小慶認為,國內天然氣增速放緩的主要成因是進口氣量增加、氣源多樣化,導致天然氣存量增加。另外,天然氣價格高企,相較液化石油氣乃至燃料油,其替代性下降,基本喪失其原有的經濟優勢。

  在此情況下,油氣巨頭企業也倍感壓力。

  郭新江告訴記者,由於産銷量下滑,中石化今年天然氣板塊的銷售壓力很大。所以公司也在對銷售策略進行優化,力保高價合同順利執行。

  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已有企業將2020年中國4100億立方米的消費量目標,下調至3000億立方米。

  倒逼定價機制改革

  在經濟低迷時期,天然氣定價機制帶來的弊端正在顯現,並進一步拖累終端用戶需求。

  “相比煤炭和成品油,天然氣已經幾乎沒有價格優勢,下游的工業、車用推廣十分困難。”一位天然氣汽車從業者告訴記者,如果國家不對行業採取刺激政策,不對天然氣價格進行改革,行業將難以走出供大於求的局面,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轉型也面臨阻礙。

  中國現行的天然氣定價方法為“市場凈回值”法,中心門站價格與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進行掛鉤,並由政府定價。

  從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進程上看,2011年年底,廣東、廣西兩省區開始進行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希望在全國範圍內推進改革積累經驗。將此前的成本加成法改為按“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選取計價基準點和可替代能源品種,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調整的機制,並在天然氣的計價基準點價格、綜合考慮流向和管輸費用上,確定各省天然氣門站價格。

  此次發改委公佈的中心市場門站價格計算公式,明確天然氣的可替代能源品種選擇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LPG),權重分別為60%和40%。天然氣價格暫按可替代能源價格的90%測算。

  2013年7月,國家發改委在總結“兩廣”天然氣價改實驗基礎上,完善了“市場凈回值”法,將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折價系數明確為0.85。同時,將非居民用氣價格區分為存量氣和增量氣。其中,增量氣門站價格一步調整到位,存量氣逐步實現並軌。

  2015年4月1日,增量氣的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04元,天然氣價格實現並軌。

  在劉廣彬看來,現行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存在的問題主要未能真實反映可替代産品的價格,氣價和國際油價的聯動性差,且國內天然氣價格反應滯後,沒有明確的調整週期。

  不僅如此,由於國內天然氣在上游生産、管道運輸上的壟斷,現行的天然氣價格也並不是完全的市場化定價。

  韓小慶認為,天然氣價改最終的目標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在現階段,應儘快完善“市場凈回值”方法,將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價格的折價系數進一步降低、確定合理的管輸價格,明確季節差價、峰谷差價等,同時縮短天然氣調價週期。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1年“兩廣”試點改革中,發改委提出對天然氣門站價實行動態調整,根據可替代能源價格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並逐步過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調整,但至今並沒有明確的調價週期。

  有消息稱,國家正在研究天然氣新的定價機制,市場也在盼望新機制會伴隨著下一輪調價共同亮相。(《中國經營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