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洲國家為何“搶灘”伊朗

  • 發佈時間:2015-08-14 16:29:5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瑞士宣佈自8月13日取消對伊朗的制裁,成為伊朗核協之後首個對其取消制裁的歐洲國家。如果進展順利,西方國家及聯合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最早可在今年底開始解除。這意味著曾被掐斷的伊朗油氣出口和金融往來將得到恢復,其1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産會被解凍。

  此前,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裏爾、歐盟負責外交事務的高級代表莫蓋裏尼和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相繼訪伊,8月4日,義大利經濟發展部長圭迪率領300人的商貿代表團赴伊訪問,同時,法國和義大利紛紛向伊朗總統魯哈尼發出訪問邀請。

  目前伊朗經濟發展潛力愈發被看好。在激烈的競爭之下,中企又該如何應對?

  歐洲國家主動“搶灘”

  7月14日,伊朗和伊核六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後,伊朗便成為歐洲國家競相爭搶的市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廖百智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對伊朗進行過訪問的國家有德國、法國、瑞士、義大利,有意向訪伊的有瑞典、奧地利和西班牙等。

  廖百智解釋道,伊朗受到的制裁分為三類:聯合國對伊朗實施的經濟制裁,歐盟在聯合國表決基礎上對伊朗進行的經濟制裁及歐洲國家對伊朗的制裁,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除美國制裁法案或難以鬆口外,歐洲國家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將隨著聯合國的制裁解除而解除。

  正如莫蓋裏尼在伊朗核談結束後所言,未來兩年內西方國家可能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現在“已經可以開始著手談項目了”。

  廖百智認為,歐洲國家現在正在搶佔最佳時機,因為項目洽談也需要時間,待一兩年內解除制裁時正好談妥。

  伊朗吸引歐洲國家之處一方面是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烏克蘭危機和中東問題令歐洲油氣能源不斷減少。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吳冰冰向國際商報記者指出,歐洲國家希望通過伊朗、卡達等國替代對俄羅斯的油氣能源需求。隨著制裁解除,歐洲企業對伊朗高度期待。

  伊朗吸引歐洲國家投資的另一個優勢是市場。

  廖百智指出,伊朗的人口達8000萬,市場潛力巨大;伊朗油氣資源豐富,價格低;身處霍爾莫茲海峽,地緣位置好。此外,多年的經濟制裁令其機械製造、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巨大,據測算缺口約為2000多億美元,令各國“眼紅”。

  世界銀行預計,伊朗的經濟增速2016年將從今年的3%增至5%左右。

  中企承壓需謀變

  西方企業的強勢回歸將給駐伊中企帶來更多壓力。在油氣開發、金融、汽車製造等關鍵領域,西方公司此前集體撤出伊朗,留下的空當客觀上給中企壯大創造了條件。廖百智指出,在西方國家經濟制裁期間,中企通過“曲線”方式與伊朗合作,雖然面臨國際管控的風險,但機遇大於挑戰。今後,進入伊朗的優質企業增多,挑戰將隨之增大。

  廖百智認為,中國是伊朗重要的貿易夥伴,2014年對伊投資增長30%,在金融、石油、汽車、鐵路基建等領域有著“先天”的優勢,在伊中企如何守好並利用優勢是關鍵。

  目前,中國品牌汽車佔據伊朗10%的市場份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企是伊朗油氣開發領域僅剩的外資企業,中企還承擔了德黑蘭地鐵、德黑蘭到馬什哈德鐵路等工程項目。但歐洲企業在品牌、技術和管理上更具優勢。可以看到,歐洲國家訪問團均有知名製造業企業。“需要了解的是,伊朗市場以中高端市場為主,這與海灣國家類似,其每人平均GDP為5000多美元,習慣於消費歐美製造的優質商品。”吳冰冰説,可以預見,解除制裁後,歐洲商品在價格和品質上會與伊朗市場更匹配。

  中企今後會面臨愈發激烈的競爭。吳冰冰認為,應該在伊建立起優質企業和産品的品牌,並與歐美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中企要做的是在提升産品品質的同時秉承價格優勢,從而“佔領”需求相對較低的這部分市場,不能“硬碰硬”。如汽車業,雖然沒有歐洲品牌的優勢,但通過價廉物美也可“收攬”中低收入家庭市場。

  此外,吳冰冰認為,中企在傢具建材、工程承包、道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有優勢,伊朗需求明顯。更為關鍵的是,中企必須本土化在當地建廠,僅將之當做消費市場、進口整機和零配件的思路已經是過去時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