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人民幣依然是強勢貨幣

  • 發佈時間:2015-08-14 14: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連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這是對前期中間價與市場匯率偏差的修正,符合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人民銀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未來,人民幣仍將是強勢貨幣,今後還會進入升值通道—

  8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關於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吹風會。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和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就人民幣匯率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數日的調整,人民幣匯率所累積的3%左右的貶值壓力已得到一次性釋放。從長期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還會進入升值通道。

  針對所謂“人民幣要貶值10%來刺激出口”、“近期大量的資本流出中國”等言論,央行有關負責人明確指出,中國不需要調整匯率來促進出口,資本流動也處於正常範圍。

  匯率偏差已消除

  提及此次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的背景,張曉慧表示,這是因為中間價與市場匯率累積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這個偏差在3%左右。“這種誤差不可能長期持續,亟需通過增強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加以調整,以免失衡過度累積。”

  至於為何會選擇在當下推行這項舉措,張曉慧指出,從國內看,一段時間以來,流動性的寬鬆促進了貨幣信貸的偏快增長,從而影響了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了一定的貶值壓力。從國際來看,美元總體走強,由於中國貨幣貿易保持較大順差,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於全球多種貨幣表現較強。兩種因素相互交織,激發了人民幣匯率一定的貶值需求。

  張曉慧強調,自8月11日中間價基礎報價完善以來,人民幣匯率逐漸向市場化水準回歸,積累的3%左右的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

  匯改堅持市場化方向

  對於當前我國的匯率制度,易綱解釋説,目前,我國採取的是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每天匯率波動幅度為2%。“匯率還是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只有在發生一些外部衝擊的情況下,或者波動幅度超出了管理區間的時候,央行才進行有效管理。”他還進一步強調,這種管理要與貨幣政策目標、利率調控等條件相匹配,不能只看到一個變數而忽視另一個。

  而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正是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易綱認為,要突出改革的市場化取向,就應當儘量滿足市場的需求,便利貿易、便利投資、方便市場使用者。匯率報價機制的完善,會使得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更加有彈性。還有利於擴大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自主性。

  此外,易綱還重點介紹了當前的匯率中間價形成的方式。他表示,中間價是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10多家報價商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的。報價商報價後,去掉最高價和最低價,中間樣本剩下來的加權平均值就是每天公佈的中間價。這10多家報價商不僅有中資銀行,也有外資銀行。

  人民幣仍會進入升值通道

  針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張曉慧強調,從長期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仍會進入升值通道。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同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繼續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機制當中的決定性作用。

  匯率主要取決於經濟的基本面,而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又屬於決定性基本面因素。張曉慧指出,我國的經常項目長期保持順差,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順差高達3052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仍然保持了7%的增速,7月份主要經濟指標總體上延續了6月份企穩向好的態勢,經濟運作正出現積極變化。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境外主體在貿易投資和資産配置方面對人民幣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這些基本面決定了人民幣仍將是強勢貨幣,今後還會進入升值通道。

  易綱認為,市場化機制更有利於經濟的長期穩定。一個僵化的、固定的匯率不適合中國國情,也不可持續。一個有彈性的匯率形成機制,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也是國際收支的穩定器。從這個角度來看,彈性匯率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主要是正面的。(經濟日報記者 張 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