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高層曾向民眾隱瞞核爆之可怕

  • 發佈時間:2015-08-14 14: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8月7日文章】題:關於原子彈轟炸日本有哪些情況沒有告知美國公民(作者蘇珊·索瑟德)

  70年前,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6日投在廣島,8月9日投在長崎。

  在美國,對於投原子彈轟炸日本來結束戰爭的必要性已經研究和爭論了幾十年,但是蘑菇雲下的男女老少全身受輻射造成的嚴重和長期後果卻鮮為人知,也很少提起。如果對原子彈轟炸的這一重要方面不加以説明,那麼圍繞廣島和長崎所進行的軍事、道德和有關存在等問題的討論就是不完整的。如果我們決定在戰爭期間採取對平民造成重大傷害的行動併為之辯護,那麼我們也必須仔細研究和完全了解那些行動的後果。

  每次核攻擊一週後,成千上萬的倖存者開始出現無法解釋的多種症狀:高燒、暈眩、噁心、頭痛、腹瀉、便血、鼻出血和全身乏力。他們的頭髮大把大把地脫落,傷口流膿,牙齦腫脹出血。他們身體上出現紫色斑點,這是皮下出血的跡象。他們的內臟器官嚴重感染。症狀出現幾天后,很多人失去意識,神志不清,在極度疼痛中死去;也有一些人在被痛苦折磨幾週後死去或慢慢康復。

  1945年8月底到10月初,第二波輻射病和死亡席捲長崎。

  今天,美國人在原子彈歷史的這一重要章節上保持沉默,很大程度上是戰爭結束以來美國否認和封鎖消息做法的延續。在轟炸後,美國高層公開地且堅決地反駁了有關原子彈導致可怕後果的新聞報道。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主管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就在他派工作組測量輻射量以確保即將開赴廣島和長崎兩市的美軍的安全之際,還將那些報道斥之為宣傳。當年的晚些時候,格羅夫斯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説,高劑量輻射造成的死亡“沒有過度痛苦”而且是“一種非常愉快的死亡方式”。

  在被炸9個月後,長崎新生兒死亡率突飛猛進:距離爆心投影點四分之一英里內遭受輻射的胎兒有43%最終自然流産、死産或夭亡。在廢墟中生産的年輕媽媽們並不清楚這一點,不過即使那些嬰兒活下來,也將面臨嚴重的身體和心智殘疾。

  成千上萬的原子彈爆炸余生者多年來遭受輻射病的折磨。很多人死掉了。與此同時,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佔領下的新聞法對日本的新聞報道、個人證詞、照片和有關倖存者情況的科學研究進行審查。在美國,新聞媒體接到一份秘密通知,要求所有有關原子彈的報道,尤其是含有科學或技術細節的報道,必須事先得到戰爭部的批准,此後幾乎所有關於原子彈造成的後果和輻射病的報道都銷聲匿跡了。

  1946年和1947年,反對核轟炸的聲音開始出現在美國媒體上,包括約翰·赫西首先在《紐約客》上發表的《廣島》以及新聞記者諾曼·卡曾斯在《星期六評論》發表的犀利時文。美國政府和軍方官員匆忙策劃如何防範他們所認為的“歪曲歷史”,因為那可能破壞戰後國際關係,威脅美國的核研發。政府發表了兩篇文章———第一篇是參與研發原子彈的備受尊重的物理學家卡爾·T·康普頓撰寫的,第二篇是前戰爭部長亨利·史汀生撰寫的———對於美國決定使用核炸彈提供了明智的而且有説服力的“幕後”看法。這些強有力的理由有效地平息了民眾的異議,而且將人們關注的焦點從長崎和廣島人民遭受的苦難那裏引開。

  在日本和美國科學家繼續研究炸後余生者、他們的子女和孫輩以了解輻射造成的全部後果之際,我們能否直面核武器造成的恐怖現實?我們不必為此而壓制我們對日本偷襲珍珠港、虐待和殺害盟軍戰俘以及屠殺亞洲平民的譴責。擴大對原子彈歷史的了解,包括核戰爭對人的影響,將提升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的信譽,而且人們希望也將影響全世界的核武器政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