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讀書的城市是沒有希望的”

  • 發佈時間:2015-08-14 11:29:4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書展是中國出版界、文化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型書展之一。據最新消息,201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於本月19日至25日舉辦,主會場依然設在上海展覽中心。

  本屆上海書展主會場展會面積約23000平方米,參展出版單位500余家,參展圖書品種超過15萬種,書展期間舉辦的各類閱讀文化活動預計超過700場

  上海書展是中國出版界、文化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型書展之一。據最新消息,201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於本月19日至25日舉辦,主會場依然設在上海展覽中心。

  本屆上海書展主會場展會面積約23000平方米,8月19日至8月25日每天9時至21時開放。據悉,本屆書展參展出版單位500余家,參展圖書品種超過15萬種,書展期間舉辦的各類閱讀文化活動預計超過700場。屆時,近千位中外作家、學者和各界名人將匯聚上海。

  今年上海書展提倡“深閱讀”,還將大增“網際網路+”元素,部分場館還可使用微信移動支付

  數字化、網路化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今年,書展將加大數字閱讀內容的比重,集中展示各種形式的數字出版物。組委會還將首次開通“上海書展雲會場”,為讀者提供網上書展書目、活動查詢和雲端購書服務。世界最大圖書出版機構之一企鵝蘭登書屋將首次參展,增加本屆書展的國際化元素。

  書展打造書香上海

  書展期間,組委會將與上海市17個區縣攜手組織“書香上海悅讀季”區縣系列活動,營造“書香滿城”氛圍。17個區縣的書香文化活動將在整個8月持續展開。

  自2012年以來,靜安區就與上海書展緊密合作,在書展期間推出的“靜安讀書周”活動,在忙忙碌碌的城市中心商務區帶起了一股靜心閱讀的清涼。今年的“悅讀靜安”靜安讀書周,按老規矩,也將在8月19日至8月25日舉辦。今年讀書周裏,除了可以坐下聽講座長知識之外,還可以在靜安的馬路上邂逅閱讀之美。去年舉辦的“靜安書香環遊”活動,邀請近百位市民循著書香在靜安的大街小巷展開了一場徒步文化環遊。參加活動的讀者分成幾個團隊,每個團隊會得到一張任務卡,上面是靜安各個書香角落,包括新華書店靜安店、文學氛圍濃郁的瑪赫咖啡館、以立體書為特色的餐廳等,自由設計環遊路線,每個關卡都有樂趣體驗。這項活動把整個靜安劃作為讀書活動的場地,讓讀者“走出圖書館”,體驗閱讀,全身心地投入閱讀,從被動的靜態型讀書變為主動型閱讀推廣。今年書展,“書香環遊”又有了2015升級版,目的地將從遊歷靜安擴展到黃浦、徐匯等各區特色閱讀場所,讀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徒步選擇,描繪出個性化的書香手賬本。在靜安,不僅在單位樓下可以借書、還書,在自家門口還可以邂逅圖書館——“讀者1號”移動圖書館。“讀者1號”是一輛由中型客車改裝而成的圖書車,配置了專用書架、3G通訊設施、服務終端等專業設備,車載圖書有一千多冊。移動圖書館每週會定時定點駛到南京西路沿線商圈,你如果碰到,上前翻翻看看,有想讀的好書,還可以當場借閱。如果你還沒有圖書證,車上與上海市中心圖書館聯網,可以現場辦證。

  浦東新區今年的書展活動,就叫“書香2號線”,依託地鐵2號線站點周邊區域圍繞金融(小陸家嘴)、科技(上海科技館)、創新(張江)等主題打造“書香2號線”閱讀文化系列活動。不用擠進主會場,2號線途經的幾個大站連接的陸家嘴正大廣場、上海科技館、張江長泰廣場,書展期間,有實體圖書打折,還可以通過在現場掃描二維碼等方式免費或優惠價下載幾萬本電子書和有聲讀物。在人流量較大的張江高科園區的彩虹食堂,書展期間還設立了一家“午間書店”。午飯期間,可以購買、下載、收聽自己喜愛的圖書,閱讀無處不在。

  崇明縣將結合市區兩級資源,再次推出“書香瀛洲”上海書展分會場活動。

  這次,閔行也首次成為上海書展的分會場,會場地址就在莘莊南廣場(名都路85號)的春申文化廣場一樓大廳。閔行區是不少著名作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説不定,你一不小心就成了作家的鄰居——葉辛是閔行區文聯的名譽主席,趙麗宏在莘莊工業區設有趙麗宏工作室,小朋友們熟悉的動物小説家沈石溪也是來自閔行的本土作家。

  目前,書展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入最後階段。

  上海市民碎片化閱讀成主流

  本屆書展舉辦在即,日前,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組委會發佈了《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2015》,調查報告顯示,隨著城市居民生活節奏加快、資訊獲取渠道的多樣化,碎片化閱讀成為市民閱讀的常態,“半小時閱讀”正在成為主流,但紙質讀物依舊是市民閱讀的首選。

  “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2015)”項目是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委託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市民閱讀調查課題組”組織實施的專題調查。調查對象為上海的17個區、縣中2308.38萬7歲以上的居民。有效樣本量為4675個(其中網路問卷樣本1595個,佔34.12%;紙質問卷樣本3080個,佔65.88%),樣本量佔總體比率約為0.2%。

  調查報告顯示,隨著城市居民生活節奏加快、資訊閱讀渠道的多樣化,市民閱讀碎片化的程度有所提高,“半小時閱讀”正在成為主流。

  “從2013年開始,市民每天閱讀紙質圖書時間的前三位始終是‘15-30分鐘’、‘0.5-1小時’、‘15分鐘以內’。”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新聞發言人、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彭衛國介紹,前兩個時間段是上海市民每天接觸圖書的主要時間段,今年佔比為50.6%,還有10.65%的人選擇了“基本不閱讀”。

  “有兩個趨勢,一是閱讀碎片化的程度有所提高,‘15分鐘以內’比例連續3年升高;但另一方面利用較多時間讀書的比例也有所上升,‘1小時以上提高到20.06%’。”彭衛國説,這相反的兩種趨向同時出現,與大都市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狀態有關,同時在全媒體的環境下,資訊傳播方式多變以及閱讀渠道多樣發展也是主要原因。

  在傳統閱讀時代,以時效性見長的報紙正面臨著線上閱讀、微網志、微信等網路新媒體的巨大挑戰。調查顯示,上海市民的報紙閱讀量、期刊閱讀時間正在呈現下降趨勢。

  由於“來源廣,資訊豐富”、“獲取便利”、“收費少甚至不付費”、“方便資訊檢索”等原因,數字閱讀比例逐年提高,手機、網路線上、IPAD/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連續3年成為大眾在進行數字出版物閱讀時使用最多的前四項載體,其中手機是市民最常使用的數字閱讀設備,比例達到38.44%。不過數字閱讀也有著容易視覺疲勞、不適合精度閱讀等缺點,市民使用電子終端閱讀時間的首位是“15-30分鐘”。

  雖然傳統閱讀方式正在遭受新媒體的衝擊,但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紙質讀物具有更好的閱讀效果,市民閱讀首選介質仍為紙質。在閱讀方式的首選上,傳統紙質閱讀仍然體現出巨大的優勢,高出數字閱讀18.25個百分點。但這一數字低於2014年的差距,首選數字閱讀的比例比去年高出3.52個百分點。

  彭衛國介紹,“需要深度閱讀”“為了收藏和保存”“考慮資料的權威學術性”這三大因素是讀者選擇紙質閱讀的主要原因。

  對於圖書種類的偏好,“文學”、“歷史”種類一直居首、次的地位不可動搖;緊接著“日常生活”類圖書也受到較多讀者偏好,“經濟、管理”“哲學”“心理”類圖書相對靠前。“無論是圖書還是期刊,閱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指向都會集中在具備通俗性、實用性、趣味性的種類。”彭衛國説,與圖書種類一樣,新聞時政、文學藝術、人文史地類的刊物也居讀者喜好程度前列。

  調查報告顯示,隨著城市居民生活節奏加快、資訊獲取渠道的多樣化,碎片化閱讀成為市民閱讀的常態,但紙質讀物依舊是市民閱讀的首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