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調頻 三省共振
- 發佈時間:2015-08-14 08:29:22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鐵時代來了!”
充滿期許的歡呼倣若一陣清風,拂遍了閩贛皖大地。
在合福高鐵“滿月”之際,由福建、安徽、江西三省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皖贛閩主流媒體聯合採訪團歷時12天、行程1000多公里的“行走中國最美高鐵線”活動,在昨天圓滿落下帷幕。
沿著合福高鐵從合肥一路向南,記者體驗了沿線最美的風景、最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感受到生機勃勃的發展大潮。
經濟融合新契機
“歡迎來合肥投資創業,這裡有優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務環境,更是科技創新的高地……”
“歡迎來福建自貿試驗區創業,這裡是‘走出去’的平臺,更有改革開放前沿的開放政策環境……”
在合肥、在上饒、在福州……聯合採訪團所到之處,當地政府官員都會發出這樣的“請柬”!
閩贛皖山水相連、文化相近,高鐵時代帶來經濟融合的難得契機。
僅是合肥,就有許多“融合點”。
科大訊飛,這個能“讓機器能聽會説,能理解會思考”的高新企業,名聞全國;
中科大先研所,産生了全球首款基於三維列印“框架”技術的3D列印機、有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得金獎的新型農業光伏系統、有用於精密儀器的新材料;
中科大先研院已與英特爾、微軟、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共建34個聯合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孵化校友企業100余家。作為安徽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塊重磅“試驗田”,中科大先研院由安徽省、中科院、中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省長和中科院院長任雙組長;
……
“政産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匯聚人才、資本、資訊、技術等創新要素,建造架起創新與創業之間的‘橋梁’。安徽的經驗值得借鑒。”深入採訪後,大家感嘆道。
“福建可以到這裡‘搶’人才!”深入採訪後,福建記者打趣地説。
高鐵通了,帶來的是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要素的有效聚合,深刻地影響著沿線群眾的生産生活,更為三省經濟、文化、社會的融合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創造了新的契機。
生態是個大文章
“上饒,有優美的綠色生態環境和多彩的旅遊資源,歡迎乘高鐵來玩!”
聯合採訪團進入江西上饒,每到一個旅遊景區,當地旅遊部門都會致上這樣的歡迎辭。
上饒名山勝跡眾多,擁有“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世界自然遺産三清山、“睡美人”靈山、碧波浩瀚的鄱陽湖,更有豐富的紅色革命遺址和古代文化遺存……
高鐵拉近了距離。無論在哪個景點,都會碰到一波又一波來自福建的旅行者。
婺源沒有名山大川,為何旅客趨之若鶩?這是不得不探究的問題!
婺源人給出的答案是:以田園風光為韻,以鄉土文化為魂。
據介紹,婺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2.5%,到處是青山綠水。1993年,婺源首創自然保護小區,2008年全縣162萬畝天然闊葉林實行“十年禁伐”,此後還謝絕了投資數十億元的旅遊休閒度假開發項目,關停了近200家高耗能污染企業。此外,還實施了在1487個自然村聘請保潔員、在3000多家農家樂建污水處理設施、對所有礦山進行環境恢復治理等農村水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目前,全縣自然生態型、珍稀動物型、水源涵養型等自然保護小區已有193處,面積達65萬畝;
要讓好生態生出“魂”,靠的還是文化。婺源巧妙處理文化開發與保護的關係,保中求變,搶救和復活文化旅遊資源,營造一山一幅畫、一村一美景的境界,增強旅遊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婺源旅遊新的口號。
“曬秋人家”篁嶺,本是一個藏匿在大山裏的無名小村,本土企業家注資3億多元,用山下新建的洋房置換篁嶺117戶村民的老房子産權,對老房子進行修繕,讓篁嶺村村民坐享田地租金、旅遊資源分紅、家門口就業等紅利。目前,婺源有近百棟古建築被開發成度假古宅,成為百姓致富的“法寶”之一。
“婺源最大的賣點就是好山、好水、好空氣,以及豐富的傳統文化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婺源縣領導如是説。
“生態是個大文章!”深入採訪後,大家感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位於東部沿海的福建,位於中部和長江經濟帶的江西和安徽,是我國經濟重要增長點,三省在應對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方面有許多好思路、好作為、好經驗。中國最美高鐵線的開通,必將加速三省之間的互相交流、參考與啟迪,讓閩贛皖同頻共振、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