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體制一新天地寬

  • 發佈時間:2015-08-13 10:32:08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了新住房,入了社保,收入也增加、穩定了,早些年的苦日子過去了,我現在覺得工作、生活更有勁頭了。”對於山東省泰安市徂徠山林場的護林員邵明哲來説,10年來林場發生的變化與自己生活發生的變化相映成輝。路修了、電通了、辦公條件改善了、職工得到了更好的保障……這一切美好的變化得益於近年來國家對國有林場進行的改革,而徂徠山林場的改革,也是泰安市國有林場改革進程的一個縮影。

  國有林場經營舉步維艱

  泰安市位於山東泰山南麓,擁有國有林場13處,是山東省國有林場面積最大的市。從上世紀80年代起,泰安市大部分國有林場被定性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各級政府沒有明確的資金、政策支援,林場工人既不能像農民一樣有收益權,也不能像企業一樣自主經營。

  據泰安市苗圃站站長楊明剛介紹,2004年以前,泰安市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差、人員人心渙散。“當時流行國有林場‘三落後’,基礎設施落後村鎮、收入落後農民、生産生活落後周邊村鎮,林場生存舉步維艱。”

  始建於1956年的徂徠山林場是山東省第二大國有林場,林地面積10.9萬畝。據該林場副場長郭廷松介紹説,改制前,林場長期發不出工資,2003年底外出打工人員已達170人,在場人員情緒低落,資源保護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個別職工監守自盜的現象,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自從1980年來到徂徠山林場後,邵明哲和妻子就一直擔任著林場的護林員。説起以前的苦日子,擁有35年的國有林場護林員經歷的邵明哲感慨萬千。“在2004年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林場職工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很苦。”邵明哲説,迫於生活壓力,林場裏的很多職工都會在山上種點地,養些羊,以此來維持生活,甚至有不少職工離開了林場外出打工。

  “看到了這些林場職工艱苦的生活條件,心裏五味雜陳。”楊明剛告訴記者,市內幾處國有林場所處的尷尬地位也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政策組合為改革指路

  國有林場經營舉步維艱,那麼,改革應該從何處著手?

  事實上,早在2003年,國家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就提出要深化國有林場改革,生態公益型林場要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為主要任務,按從事公益事業單位管理,所需資金按行政隸屬關係由同級政府承擔。但是,改制過程中的“定性、定編、定經費”和林場職工的社保問題,一直是改革的難點。

  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明確界定國有林場生態責任和保護方式;推進國有林場政事分開;推進國有林場事企分開;完善以購買服務為主的公益林管護機制;健全責任明確、分級管理的森林資源監管體制;健全職工轉移就業機制和社會保障體制等方面的內容。

  近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明確了國有林場改革主要包括的四個方面:一是要對國有林場究竟屬於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進行定性;二是要對國有林場人員進行定編;三是國有林場職工的收入要納入各級財政;四是國有林場無論是退休人員還是在職人員全部要納入社保。

  據了解,中央財政將從支援開展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支援國有林場扶貧開發、支援化解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金融機構債務問題、完善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棚戶區改造住房稅費減免優惠政策等八項措施支援國有林場改革。

  財政助力國有林場改革“強基礎、惠民生”

  借著這股“東風”,泰安市國有林場改革拉開序幕。

  據泰安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泰安市實施國有林場改革以來,從解決制約林場發展投入不足的問題入手,積極落實市財政專項資金,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設施條件。2011年以來,泰安全市各級共投入3.8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國有林場的生産生活條件和森林防火、發展生態旅遊業的保障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隨著國家對國有林場實施分類經營改革,2004年,徂徠山林場被劃為生態公益型林場,當年事業經費就由440萬元增加到1300萬元。“2012年以來,我們已經投資了1.58億元,全面改善了路、電、房、水、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郭廷松介紹説。

  完成“定性、定編、定經費”後,2500多名國有林場職工全部納入社保,職工全部實行財政全額工資,並按事業單位加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基本保險。

  “財政的大力支援,讓國有林場職工生活有了保障,林場的發展沒有了後顧之憂,更有利於‘保生態、保資源、保民生’。”泰安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現在,提起生活環境的變化,邵明哲難掩興奮。“和以前相比,那真的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整個林場和我們職工的面貌煥然一新。”邵明哲告訴記者,改革初見成效時,很多職工發工資第一個月幹得第一件事就是買幾身新衣服。現在,林場職工的工資有了保障。前幾年,徂徠山林場職工集資建設了新的住宅樓,很多職工家裏都買了汽車,出入更加便捷。

  “改制後,有了各級財政的支援,外出人員全部回場工作,極大地穩定了職工隊伍,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蓄積量由2004年的36萬立方米,提高到46萬立方米,覆蓋率由80.2%提高到87.8%。”郭廷松告訴記者。

  增強國有林場“造血”功能

  改制完成後,如何進一步實現林場生態保護和持續多元發展,變“輸血”為“造血”?泰安市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據泰安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泰安市在充分利用國有林場先發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林場增收致富的發展優勢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探索發展林下經濟。改制以來,國有林場系統立足資源優勢,不斷調整産業結構,採取承包、租賃、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林菌、林藥、林禽等模式的林下經濟,實現經濟發展多元化,帶動周邊林農增收致富。積極培育苗木花卉、中藥材、珍稀樹種、森林蔬菜等特色産業,在徂徠山林場建立了以“泰山四大名藥”(何首烏、四葉參、黃精、紫草)為主的林下種植示範基地。

  在林下經濟收入分配機制上進行探索,做活旅遊文章。依託豐厚的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資和社會資本投入,加大森林旅遊開發。泰安市聘請中科院對徂徠山進行了全面規劃,以建設生態山、革命山、休閒山、隱逸山為重點,充分體現以回歸自然、親近自然和紅色之旅為主的徂徠山旅遊特色。目前,泰安市已形成了以泰山國家森林公園為龍頭,輻射帶動徂徠山、蓮花山、牛山、臘山等國家森林公園全面發展的旅遊格局。

  此外,泰安市還與北京林業大學開展戰略合作,簽訂了《産學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北京林業大學泰安協同創新基地建設協議》,聘請專家教授定期授課,加快推進林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科學開展衛生伐、透光伐等森林撫育工作,提高單位面積蓄積和森林品質。“不過,這一切‘造血’的探索和實踐,都是建立在保護好生態、保護好林業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的。”楊明剛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