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豬肉價格兩不討好 監管問題不容忽視

  • 發佈時間:2015-08-12 09:32:0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內豬肉價格近期持續回升,市場供應會不會出現明顯短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給予了回應。沈丹陽認為,由於去年豬糧比價最低跌至4.6:1,養殖企業嚴重虧損,因此總體上看,“此輪生豬價格上漲是對兩年多來大幅下跌的修復。”他表示,從農業部統計數據看,目前生豬存欄還處於一個相對較高水準,市場供應不會出現明顯短缺。

  就此,不用懷疑,與其他商品價格變動相比,由於豬肉價格與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水準及居民日常生活存在密切關係,因而國內豬肉價格的變動、或者説“豬週期”問題,不但受到監管部門注意,同時也是一個有關眾多居民關注的重要問題。所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作出上述回應,顯然也是一件順理成章之事。不過筆者同時也認為,近期國內豬肉價格的上漲有市場因素也有監管上的原因。

  首先,就豬肉價格監管角度講,不少關心豬肉價格走勢的人都知道,多年前商務部就有一個依照國內“豬糧比”來對豬肉價格進行調控的機制,即“6:1”豬肉價格調控機制。具體來説,就是商務部認為,當豬肉價格與伺料價格處於6:1比例水準是合理的。否則,如果豬肉價格上漲到一定水準並觸發相應調控機制,商務部就會向市場拋售豬肉對市場進行干預,反之亦然。換句話也就是説,商務部想通過“豬糧比”調控機制,同時達到兼顧養殖企業與居民生活的政策目標。這在理論上無疑沒什麼問題,不過重要的是,過去及目前國內的豬肉價格的實際走勢已經表明,在“豬糧比”調控機制下,國內“豬週期”問題不但依然存在,而且豬肉價格水準還達到甚至於超過一些發達國家一半以上的價格水準。也可以説,至少以現有的事實來判斷,商務部的這個“豬糧比”價格調控機制,無疑是沒能達到相應的政策目標,也沒能實現兼顧養殖企業與居民生活雙重意圖。而這,無疑應該是一個監管問題。

  其次,從豬肉價格變動的市場角度看。眾所週知,在理論上,只要市場具備公平充分的競爭環境,包括豬肉在內的所有商品價格,自會在市場機製作用下找到自身所對應的合理水準。可現在國內豬肉價格面臨的重要問題是,一方面,無論是國內的居民收入還是養殖成本,都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可豬肉價格卻比發達國家還高,甚至有的還要高出一半以上;另一方面,在國內生豬養殖上,每逢肉價上漲時養殖業就會蜂擁而上,而一旦下跌,養殖企業又要面對大量虧損。應該説,這個所謂的“豬週期”難題在過去多年裏一直籠罩在“豬”市場的頭上,並成為一道難以消解的陰影。而這,無疑應該是相關監管部門需要面對另一個豬肉市場存在的問題。

  所以,面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近期豬肉價格上漲的上述回應,筆者認為,長期以來國內豬肉價格之所以出現“企業”“居民”兩頭都不討好的難題,其中當然應該有市場原因,不過監管問題的存在顯然也不能回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