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中産家庭如何訓練孩子做家務

  • 發佈時間:2015-08-12 09:5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今社會,兒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乃普遍現象。很多家長只顧開發孩子的頭腦,對他們(尤其是女生)的身體素質並不在意,甚至認為任何涉及體力的事情,包括家務,都是父母、保姆做的。很少從事勞動的孩子,長大以後缺乏自立精神、自理能力,影響以後的工作和家庭關係,甚至會有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險。

  近日,教育部聯合多家部門,發佈《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鼓勵開展家政、烹飪、手工、園藝等課程,學校還可安排勞動方面的家庭作業,比如佈置洗碗、洗衣、掃地等學生力所能及的家務。我為這種重新重視勞動的傾向喝彩。但是在方法上,我覺得這些教育,不應該由學校負責。家長不配合,學校佈置什麼作業都是枉然。讓孩子多做一些家務的責任,應該落實到家長身上。

  在美國,為避免讓孩子陷入美國現在比較普遍的“福利文化”——覺得什麼都可以不勞而獲,從他人身上或是從社會獲取——家教良好的人家,在這方面有嚴格訓練。孩子需要在不同年齡段,從事與年齡相稱的家務。我就“你讓孩子做家務嗎?如何獎懲?”這個問題,在Facebook上隨機調查了一下我的朋友和同事——他們多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産家庭,發現幾乎所有家庭都有鼓勵孩子做家務的辦法。例如:

  Jon (社會學教授):孩子必須在家完成打掃衛生,將垃圾拿出等任務。如果沒有完成,我的辦法是taking privileges away(具體意思下文解釋) 。

  Martha (小學老師):我們每週讓他們做家務,並給一些零花錢。如果沒有及時完成,我會不讓其玩遊戲,拿走其手機等。

  Leah(小學圖書館員):你得看什麼方法對你的孩子管用。我的辦法是告訴他們,等他們完成了某某工作,大家才可以去做他們喜歡的某些事,如去游泳,逛商店等,這會激勵他們的參與,家長也開心。

  Cherisse (心理學系教授):我一般不為家務給零花錢,通常給他們一個時間範圍,讓其完成某件事,如果不能完成,則不讓其參與下一個活動(比如和朋友出去玩耍)。我還會把家務清單明確地列出來,並有時間的明確規定,比如是每週一次還是兩週一次。

  Fran(建築師): 我媽媽過去給錢讓我們收拾房子,每個房間明碼標價。她給的“工資”不錯,不過她也檢查我們的工作品質。她有一個家務的賬本,我做了事會登記上去。等我要錢的時候,我會從上面取。不過收拾我們自己的房間,洗自己的衣服,她是不付錢的。我們每週輪流一天做飯。

  總結下來,這些家庭讓孩子做家務的方法包括:

  一、物質獎勵,比如用家務換零花錢。這種做法極其有爭議性,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你用物質獎勵讓孩子知道什麼行為被你認可,小孩可以借此形成不勞則無獲的意識。另外,小孩也需要一些零花錢,家長卡得太緊,會限制以後的財務管理能力。因此,用家務換零花錢的辦法,並非完全不可取,關鍵還是看家長怎麼引導。比如我上面説的一些朋友,對孩子必須做的事情(保持自己房間整潔),是不給零花錢的。而對一些特殊項目,如洗窗戶,或是家裏“公共場所”的清潔,則與零花錢掛鉤。另外,如Fran説的那樣,要想借家務換零錢的辦法來鼓勵勞動意識,最好不要讓孩子要錢的時候才找你做家務,而是設立一個賬戶,形成一定的延緩效應,這更有利於理財訓練。

  二、行為獎懲。有些家庭在行為和結果之間建立關聯,借此鼓勵小孩從事家務活動。比如Leah説的做完了家務才可以去逛商場、游泳,Cherisse説的完成了家務才可以和朋友去玩,屬於行為主義説的正向鞏固。而Jon的做法是,孩子不完成某事,就take privileges away。謂privilege,就是孩子享受的一些並非其權利的東西:吃喝住行這都是他們的權利,是必須的,而玩遊戲、給他們手機,則屬於“優待”(privilege)。孩子沒有做什麼事,把這些優待拿走,也是良好訓練,屬於“反向鞏固”, 同樣可以雕塑孩子熱愛勞動的行為。

  三、內在激勵。2015年,布朗大學的一份簡報指出,美國現在越來越多的大人,回到家裏感覺的壓力和負擔遠超過工作場所,家務的分擔,是很多成人的壓力源,也是很多矛盾的觸發點。作者強調,家長的側重點,應把家務勞動向著“照顧家人”的方向去引導,而不僅僅視其為差事和負擔。換言之,讓孩子做家務,是讓其有意識地去照顧自己,也通過分擔家人的家務,關心、照顧他們。這是儘量利用孩子人性優點來做事,強化他們的內心激勵。因此,應該在孩子完成家務之後,感謝、鼓勵他們對父母、兄弟姐妹的關心和照料。千萬不要吹毛求疵,説這不好那不好,這會形成一種精神懲罰,讓孩子認為不作為可能還簡單一些。另外一種內在激勵,是儘量一家人一起完成家務,甚至在做家務的時候打開音樂,讓其變成非常快樂的家庭活動。

  現在孩子學習負擔很重,再讓他們做家務,會不會增加其負擔呢?如果父母處理得當,適當的勞動,會讓孩子緊張的大腦得到調劑,做做家務出出汗,身體得到鍛鍊,是他們當下可以獲益的。至於遠期收益則更不勝枚舉。

  今年3月,《華爾街日報》上有文章指出,讓孩子做家務,對於其學習、情感甚至職業發展都大有裨益。家務勞動,尤其是一些複雜家務,比如烹飪,可開發兒童的一些身體協調能力,強化他們的觀察能力,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意。家務也可以拉近我們和家人之間的關係:一個自理能力強、甚至能照顧他人的孩子,成人之後人際關係會更為和諧,職場上更受歡迎,婚姻更幸福。這已經是目前學界的共識。

  這麼好的訓練,家長理應趨之若鶩才是,何勞政府部門來操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