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原子能機構“改造蚊蟲實驗室”幫中國防蚊

  • 發佈時間:2015-08-12 09:21: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駐奧地利特約記者 馮 雲】炎炎夏日,防蚊蟲叮咬是件令人頭痛的事。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糧食和農業應用聯合司(以下簡稱應用聯合司)正與中國科研人員共同培育大量“抗病毒蚊子戰士”,有望將來大幅降低蚊子傳播登革熱及其他疾病的能力。近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邀請,《環球時報》特約記者來到該機構位於維也納郊外幾十公里的一個隱秘實驗區,在“改造蚊蟲實驗室”一睹人類與蚊子的戰鬥。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實驗區安檢嚴格,就連同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新聞官都要經過幾道身份驗證才能進入。實驗區一部分為有關核查的實驗室,涉密程度高,比如一些監督核查伊朗執行伊核協議的關鍵階段都將在這裡進行。另一部分則是核技術民用部分的實驗室,主要負責將核技術運用於日常生産生活中,其中包括培育不育昆蟲。

  神秘的“改造蚊蟲實驗室”分佈在綜合實驗樓的兩側,有的實驗室裏有大量蟲卵,有的則在培育大量成蟲,房間裏瀰漫著一股不大好聞的蟲飼料味。在一間實驗室裏,不同種類的蚊子被圈養在不同容器中,正在“貪婪”地享用實驗室提供給它們的食物。有一個容器上寫著“白紋伊蚊”,兩名中國科研人員正在對這種中國常見的蚊子進行研究實驗。《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在實驗區域還看到幾個大型“蚊帳”,裏面爬滿密密麻麻的蚊子,給人的感覺就像穿越到科幻電影裏的生化實驗室。

  據了解,應用聯合司正在開展一項專門針對中國的研究項目,即利用培育出的大量絕育雄性蚊子,大幅降低或殺滅部分地區的蚊子種群,抗擊長期以來蚊子叮咬引發的疾病。目前,該項目已在廣州市選擇了幾個野外試驗點,並取得了成效。據該司司長梁劬介紹,目前科學家正努力同時利用兩項技術來實現該目標,一是借助沃爾巴克氏菌感染雄蚊,然後大量釋放野外,雌蚊與該類雄蚊交配後無法生育,可使蚊子種群數量降低至不足以引起登革熱等傳染病的蔓延;二是通過輻照不育技術,致使雄蚊不育。

  讓這兩項技術相互結合成為防蚊“雙保險”,首要的就是分清雌雄幼蚊,確保野外放飛的絕大部分蚊子為雄性。《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看到一名科研人員正利用專門儀器分離蚊子,據他講“雌蚊雄蚊幼蟲較難分離”。此外,在用輻照不育手段改造蚊蟲的實驗室,科研人員必須掌握好輻射蚊子的“劑量”,即既能讓雄蚊絕育,又要保持其飛行和交配的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