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買股票之前,研究過公司嗎?

  • 發佈時間:2015-08-12 06:31:4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八”股

  “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近日宣佈收購美國航空零部件企業精密鑄件公司,交易規模約372億美元,重金佈局高端製造業,這也是公司史上最大手筆的投資。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包括我的朋友在內,很多股民似乎都看到了“機會”。他們四處打聽A股中有沒有對標的企業,“哪個股是高溫金屬合金材料概念股啊?”“估計這個概念又要炒一波了,跟著股神買肯定沒錯啊!”

  我國的股票市場由於個人投資者佔比大,市場波動往往比較激烈,這都是由於大多數的散戶不具備專業投資知識和素質,常常聽風就是雨,容易被市場擺弄。

  此前有人調侃,財務自由分為五個等級:菜市場買菜不看貴賤,商場購物不看貴賤,珠寶奢侈店血拼不看貴賤,樓盤買房不看貴賤,買公司不看貴賤——A股投資者好像直接跳到了第五級財務自由。

  買公司不看貴賤,買股票只看K線,不研究公司、不看估值,只要一個代碼然後直接買入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在此前的單邊上漲行情的時候。

  在今年的早些時候,每個飯局吃到最後,大家的聊天話題都直指股市,這幾乎無可避免。大家互相問的都是你買了哪只股票?漲了多少?代碼是啥?那時候如果你説出來的公司,股票價格不漲個80%,飯局中的人聽了後,總會蔑然一笑,然後以一种老夫早已看破一切的語氣説:“嗯,也不錯。”

  在那個買什麼股票都能夠在一週賺百分之好幾十的日子裏,和別人談公司、談估值,真有點自取其辱的感覺——“別和我説那麼多,給我一個代碼!”“你研究那麼多,股票漲得沒我一個零頭多!”

  有時候和朋友吃飯,大家聊起股票,我會問對方買了什麼,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什麼,盈利情況如何。有次我用同樣的問題問我的好朋友,他説買了某某醫療,是醫藥股,很不錯,但是走勢和其他醫藥股好像不太一樣。

  “那這家公司是生産什麼藥或者是什麼設備的呢?”我問,但是朋友答不出來。後來我幫他仔細查了一下,才知道這家公司並不生産醫療設備,而是做醫療設施的銷售和安裝等,比如醫院的手術室的裝修。於是我朋友才恍然大悟。

  在買股票前先研究公司的原因是,有的公司喜歡隨大流,跟著炒作熱點來改變主營業務,順便把名字也改了,一不小心可能就上當了。

  比如深圳的某公司,原本是一家實業公司,然後改成了××科技,之後又改成了投資公司,最近在高鐵概念熱炒的時候,居然把名字改成了“××高鐵”,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家公司也是生産高鐵的呢!

  龔名揚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葉永茵 龔名揚 實習生 林佳泳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