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眼光看不清中國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8-12 05:38: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些人看到中國經濟增速下降、拉動經濟的傳統增長動力減弱等,就斷言中國經濟不行,這是在用老眼光看新事物。老眼光的最大弊病,是沒有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向“西”看,脫離中國實際,簡單套用西方的“標準”,自然無法做出正確的研判。因此,我們要用新的眼光、發展的眼光觀察變化的形勢,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在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

  近一個時期,各種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不少。一些人看到中國經濟增速下降、拉動經濟的傳統增長動力減弱等,就斷言中國經濟不行了。這是用老眼光看新事物,用老標準來評價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用西方的經驗和模子來“框”中國經濟的未來。

  什麼是老眼光?片面以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就是其一。過去30多年,伴隨經濟的高速增長,一些人開始習慣用速度的快慢、規模的大小來衡量一切經濟運作,似乎速度快、塊頭大,就是“美”。過分倚重經濟增長的加速或減速、物價總水準的升高或降低等總量指標,忽視結構的變化,局限性很大,容易對經濟趨勢造成誤判。比如,難以知道總量增長背後有沒有水分、有多少水分,也難以充分體現出為了實現這個增長,付出了多大代價。

  西方的經驗和模子,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老眼光。什麼樣的市場經濟健康?哪些坎兒難以逾越?基於發達國家經驗,西方式解讀總結出一整套範式,認為符合的就前途大好,不符合的就遲早翻船。一些人用這個尺規來臆斷中國經濟前景,結果一方面承認已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卻堅持認為我國的制度、體制不支撐可持續增長、抑制市場活力,經濟勢必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熄火”,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西方模子源於西方土壤,即使在西方本土,包括“自由市場”在內的經濟理論也遠非靈丹妙藥,否則各種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就不會一次又一次發生了。

  評價中國經濟不宜用老眼光。老眼光的最大弊病,是沒有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國的實際,是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有著龐大人口規模和最大的全球市場,是擁有全球最多的外匯儲備、齊全的工業門類、完善的産業配套體系,是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必須以質取勝的新常態。看清了這些實際,就該清楚,我國經濟具有巨大增長空間和迴旋餘地,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是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自然表現。判斷經濟形勢好不好,不僅要看總量,更要看內在的發展品質、結構的優化程度。今年上半年,我國需求結構、産業結構、技術結構、産品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結構性指標持續優化,這是經濟新動力加快孕育、産業結構轉化的標誌性變化。同樣,簡單以西方模子評價中國經濟也是偏離實際的。一切向“西”看,脫離中國實際,簡單套用西方的“標準”,自然無法做出正確的研判。

  正確分析判斷經濟形勢,是做好一切經濟工作的基礎。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用新的眼光、發展的眼光觀察變化的形勢,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在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