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營模式:吸引民營資本路途尚遠
- 發佈時間:2015-08-11 15:32:11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由海外華人交通協會、世界銀行、交通運輸部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交通運輸業論壇于近日在京舉行。來自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中美兩國交通運輸部門的相關官員、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智庫和諮詢服務機構的代表就交通與經濟發展、PPP(公私合營)與公共交通建設投融資、十三五交通領域戰略規劃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世界銀行負責東北亞交通運輸業務的高級官員任斌回顧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籌資的歷史模式以及新預演算法下的城市交通項目投融資的發展狀況,肯定了中國政府發展PPP的戰略決策。
在普華永道思略特諮詢公司公用事業戰略諮詢業務主管合夥人單小虎在會上發表的題為“中國公私合營發展現狀及相關經驗”的主題演講中提到,根據普華永道PPP諮詢服務團隊的追蹤統計,到2015年6月,由發改委和財政部公佈的1700多個總投資達3.2萬億元的PPP項目之中,65%以上集中在交通運輸領域,其中又以地鐵和公路為主。我國交通運輸領域很早就採用BT(“建設”-“轉移”)模式進行投資和建設,但PPP與簡單融資的BT模式有著本質差別,根本目的是達成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多贏局面,因此其設計和操作也更為複雜。
單小虎重點分析了安慶北外環公路項目的經驗。該項目是全國首個採用PPP模式建設的非營利性市政道路項目。單小虎認為,安慶項目中政府基於“可用性”分期付款購買服務,以及對使用“績效”進行獎勵的模式,對未來在其他市政類公益性項目中發展PPP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儘管與簡單的BT模式相比,安慶政府在PPP模式下要付出一定的額外費用,但從資産的全生命週期來看,服務總成本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服務品質能夠相對得到保證。
單小虎指出,目前已經啟動的1700多個項目中,只有大約12%已經確定社會資本投資者,這其中包括大量“舊瓶裝新酒”的項目。同時,參與PPP的社會資本主要還是國有資本(包括大中型國企企、中管金融企業和地方城投平臺),而真正意義上的民營資本對參與基礎設施投資還是持懷疑和觀望態度。首先,很多PPP項目投資體量巨大、回報週期長,超出了一般民營資本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如果政府不能協助推動金融機構對民營投資者的支援,則很難達成項目順利融資。比如,交通運輸項目的平均投資規模在7億元以上,而其他包括市政、公共服務,以及環境、健康養老等項目平均規模都在1億元以上。其次,相當多的民營資本有個不成文的共識,即政府願意民營資本參與的項目都是經濟收益不好的項目,在政府不願意“高額”購買服務的情況下,任何PPP都只是政府的變相融資手段和風險轉嫁工具。再次,儘管有新預演算法的約束,民營資本普遍對地方政府的信用風險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早期通過PPP方式參與過基礎設施投資運營而沒有獲得實質利益的民營企業,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單小虎認為,PPP的長遠發展,有賴於相關各方特別是政府的有效努力。而作為社會資本的參與者,無論是民營資本還是國有資本,無論是投資者、建設者還是運營者,根據其自身能力和優勢,可以整合資源,搭建包括PPP基金在內的各類平臺,適當組團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