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打擊“伊斯蘭國”收效甚微(國際視點)

  • 發佈時間:2015-08-11 10:58: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8月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正式授權美軍對伊拉克境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實施定點空襲。一年過去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所受打擊有限,武裝人員數量也未見大量減少,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空襲成效並不樂觀。對於這樣的成績單,美伊兩國互相推諉責任。有分析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打擊“伊斯蘭國”行動不力源自其缺乏整體戰略又各懷心思,地區局勢未來仍面臨巨大挑戰。

  襲擊不斷,反恐合作更為迫切

  當地時間8月10日,6架美國F—16戰機抵達土耳其南部的空軍基地,參與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作戰。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聲明,這批戰機來自美國駐義大利阿維亞諾空軍基地的第31戰鬥機聯隊。與此同時,相關支援裝備也運往了土耳其。

  今年7月,土敘邊境小鎮遭受“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發動的恐怖襲擊,百餘人死傷。土耳其政府下定決心,參與到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隊伍當中。此前,因顧及與南部庫爾德族的關係,土方一直未允許美軍使用其境內的軍事基地打擊“伊斯蘭國”。

  美國聯合土耳其打擊“伊斯蘭國”,也有十分現實的考慮。在伊拉克戰場,當地警察和民兵與“伊斯蘭國”武裝人員作戰,始終未取得決定性勝利。據沙特《生活報》8月10日報道,解放安巴爾省的軍事行動仍然在進行,9日的戰鬥在聯軍空襲的支援下,伊拉克聯邦警察、民兵組織“人民動員”和部落成員共同出擊,打死了7名恐怖分子,並拆除了15個爆炸裝置;當天,在拉馬迪省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有66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被擊斃。

  “從目前戰場上的形勢看,很難説聯軍與伊拉克部隊取得了優勢。”埃及共和國政治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亞西爾·坦塔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7日説,截至今年4月,“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人口稠密地區的控制力被削弱,已有數千名武裝分子被擊斃。“但是通過不斷招兵買馬,其人員損失迅速被彌補。”坦塔維説,“‘伊斯蘭國’目前聲稱武裝分子有2萬到3萬人,這和一年前聯軍空襲開始時相比沒有大量減少。”

  此外,未受到致命打擊的“伊斯蘭國”已經將勢力擴至利比亞、阿富汗和埃及西奈半島等地,並和當地的宗教極端勢力串聯。“這使得美國和中東地區國家開展反恐合作更為迫切。”坦塔維説。

  打擊不力,美伊兩國互相推諉

  美國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8月7日稱,在以美國為首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極端分子發動打擊以來的一年中,盟軍共發動了超過6000次空襲。“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境內已經失去了較去年8月相比控制的30%的領地,在北部敘利亞,也失去了對1.7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

  一年前,奧巴馬誓言“不會派美軍地面作戰部隊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而主要採取空襲和培訓當地武裝的方式,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為了培訓當地武裝,美軍陸續向伊拉克派駐了幾百名軍事顧問,為伊拉克安全部隊提供武器,並進行培訓。但一年過去了,培訓當地武裝進展緩慢,在美國國內淪為白宮政治對手的笑柄。

  美軍在敘利亞培訓武裝人員的進程更是受到複雜因素的干擾,在受培訓人選上就頗費週折,近日奧巴馬授權美軍可以使用空襲的手段保護其地面的武裝力量,但首批受培訓的60名武裝人員一上戰場就受到極端組織武裝分子的打擊。

  伊拉克重鎮拉馬迪的淪陷,可謂一年來聯軍嚴重的戰略失利。對於打擊“伊斯蘭國”進展不利,誰應當承擔責任,美國和伊拉克各執一詞。

  伊拉克方面認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坐大源於美國在伊拉克戰後重建失敗,與美軍匆匆撤軍難逃干系。美國協助伊拉克反恐,但卻缺少相應的責任與擔當,甚至利用和縱容“伊斯蘭國”,令伊拉克十分不滿。而美國認為,伊拉克目前難以實現教派和解、政府缺乏治理能力,為“伊斯蘭國”的擴張提供了溫床。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公開批評伊拉克軍隊缺乏鬥志。卡特在近日出席一場聽證會時表示,伊拉克安全部隊人數大大超過“伊斯蘭國”極端分子,但拉馬迪的失守説明伊拉克安全部隊“缺少戰鬥意願”,“美軍為伊拉克安全部隊提供武器、提供培訓,但無法為伊拉克提高戰鬥的意願。”這被伊拉克國防和安全委員會斥為“不真實和無端”的指責。

  各懷心思,地區局勢面臨挑戰

  8月10日,就在美軍戰機抵達土耳其基地的同一天,位於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美國領事館遭槍擊。同一天,一輛土耳其巡邏車在東部觸發地雷,造成4名警察身亡。土耳其“今日時代”新聞網表示,一系列恐怖襲擊可能會對土耳其的下一步行動産生影響。

  和土耳其相似,沙特、埃及等中東國家面臨維護國內和周邊地區穩定,以及推動本國經濟發展的重任,一年來在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問題上難以集中精力。阿聯酋、卡達、巴林等其他海灣國家雖在美國主導的聯軍之列,但因本國力量有限,一年來表現平平。“應對‘伊斯蘭國’,不能退縮”,沙特《利雅得報》10日刊文稱,沙特近來將注意力集中在葉門危機,但“伊斯蘭國”對國內安全造成的威脅已經難以忽視。6日,“伊斯蘭國”宣佈對當天發生在沙特西南部一個清真寺的自殺式炸彈襲擊負責。這次襲擊造成了15人死亡、7人受傷。當地媒體稱,該地區不少國家目前正在努力“將‘伊斯蘭國’拒之門外”,對於參與打擊“伊斯蘭國”核心區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有分析認為,面對中東地區的複雜態勢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肆虐不減,該地區國家既怕深陷其中,又因其巨大威脅不得不投入力量加以打擊。但這些國家或自顧不暇,或謀求自保。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打擊“伊斯蘭國”行動不力源自其缺乏整體戰略又各懷心思,地區局勢未來仍面臨巨大挑戰。(本報駐埃及記者 韓曉明 本報駐美國記者 李博雅)

  (本報開羅、華盛頓8月10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