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最關鍵的1.24%四川怎麼做?

  • 發佈時間:2015-08-11 06:36:00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20年全面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全省森林覆蓋率將由2014年的35.76%升至37%以上——

  □本報記者 王成棟

  全省森林面積達2.607億畝,森林覆蓋率升至35.76%;已建成林業自然保護區123個,面積725萬公頃。8月6日,全省林業資源和效益監測新聞通氣會上,省林業廳公佈了去年全省林業資源數據。

  這看似是一組喜人的數字,但是,省林業廳總工程師駱建國卻表示,距離全面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仍有差距。根據規劃,我省將在2020年全面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屆時,全省將實現森林面積2.65億畝、林業自然保護區81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7%以上。

  最後五年多時間,四川如何兌現承諾?

  工程發力

  整治荒漠化土地增加植被覆蓋率

  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就必須保護現有森林,適度新增其面積,並提升森林品質,積極推動助農增收。

  增的第一步從保護開始。為應對日益頻繁的盜砍盜伐等案件,從今年5月開始,省林業廳聯合省公安廳、省檢察院、省法院,開展針對違規違法佔用林地的“林地行動”,並公佈首批14起掛牌督辦案件。森林公安局刑偵處主任費然介紹,近年來,這樣的專項行動已逐漸常態化和制度化。

  治理,是更為重要的一步。

  截至2014年,我省仍有水土流失面積15.65萬平方公里,同時,還有150萬公頃荒漠化土地亟待整治,主要集中在川西北高原和川南地區。如何增加這一地區的植被覆蓋率?答案是通過退耕還林、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等來實現。

  7月底,我省下達2015年度退耕還林還草任務52萬畝。其中,還林50萬畝、還草2萬畝,涉及17個市州60個縣(市、區),主要實施範圍就是川西北高原、大小涼山和川南山區。

  省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時間從2014年持續到2020年。屆時,全省將新增林地334.65萬畝,森林面積達標有望。

  2013年9月,我省啟動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根據規劃,到2020年,工程實施範圍的32個縣累計總投資94.06億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0.08%,沙化土地治理率達到84%,草原植被覆蓋度提高到90%,恢復濕地2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3250平方公里。

  此外,在建設林業自然保護區方面,7月底,國家林業局對白玉縣拉龍錯、雷波縣馬湖、廣安市白雲湖三處擬建國家濕地公園進行考察評估,初步明確上述三地創建國家級濕地公園,總面積超過3.2萬公頃。

  政策鬆綁

  提高農戶造林積極性確保林業産出

  看著山上結滿的核桃,會理縣下村鄉小河村種植大戶侯麟難抑激動:“400畝核桃産值起碼200萬,成本要收回來一半了!”

  4年前,侯麟投入400萬元,流轉了400余畝荒山,種植核桃兩萬餘株。4年過去,昔日荒草叢生的山脊上已經長出了“金果果”。而將荒山流轉給他的農戶,則在合作社裏務工,平均每人年收入超過3萬元。

  侯麟説,比起以前,如今的政策可靈活多了。如果合作社資金短缺,可以拿林木果權抵押貸款,“果子的預期收益也可以去抵押”;如果合作社做得不好,他和農戶都可以啟動退出機制,“來去自由”。這兩項,都是今年初省林業廳為解決林業産業發展的新舉措。

  在省林業廳産業處副處長秦茂看來,四川林業産業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生産潛力。1998年我省啟動天保工程之後,四川每年所消耗的2000萬立方米木材,有一半要靠省外調運;四川每公頃木材蓄積只有116.5立方米,林地單位面積産出只有耕地的12%,僅為全國平均值的六成。而通過提高農戶造林積極性,可以確保林地産出,有效森林面積,“政策減負鬆綁,不失為良方。”

  此外,在此前的林權流轉實踐中,由於市場資訊不對稱和地域限制,林權流轉價相差可達數十倍。從今年起,我省開始探索林地林木分級評價機制和林權流轉基準指導價格機制,讓林權流轉有了參考價。6月1日,天府林産平臺正式上線,已逐步覆蓋全省,成為各地林農流轉林權的“集市”。

  在不斷完善政策配套的同時,我省林業産業發展的藍圖也就此繪出:到2020年,全省現代林業産業基地超過3000萬畝,全省林業總産值達到4000億元,農民每人平均林業收入超過1600元。

  改革加碼

  探索濕地生態補償明確國有林場等改革方向

  去年8月,省林業廳表示:四川將逐步探索省級濕地生態補償試點,讓農牧民變成濕地管理員。

  7月9日,全省首個省級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在甘孜州理塘縣全面啟動。根據此前省林業廳、省財政廳下發的相關文件,第一年下發給理塘縣補償資金為533萬元,補償範圍將包括縣內的沼澤、湖泊濕地。其中,退牧還濕補償恢復濕地面積0.56萬畝,補償標準為25元/畝/年;濕地管護範圍129.58萬畝,補助標準為4元/畝/年,補償對象為村民、承包經營權人等。兩周之後,理塘縣的農牧民和集體組織領到了濕地補償,同時簽訂保證書和責任書,分別承擔相關地塊的保護責任。

  甘孜州林業局副局長陳學軍介紹,甘孜州擁有濕地近73萬公頃,位居全省第一。然而,此前的保護體系主要針對集中連片的濕地,而位於保護區之外的濕地,管護狀況並不理想。啟動省級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將會有效遏制這種狀況,“老百姓有了收入,角色也變了。”

  不只是濕地管護機制的改革。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我省正在籌劃非國有公益林政府贖買、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制、林權抵押貸款等多方面的改革。“近期這些文件將會公佈。”上述負責人表示,在相關改革文件出臺後,我省還將著手佈局森林康養、生態旅遊産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