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河北建場回北京銷售

  • 發佈時間:2015-08-11 02:31: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美玲

  到河北養牛,在首農集團已經不是新聞。未來幾年,首農集團將加大“京津冀一體化”進展步伐,擬投資500億元,在河北、天津地區投資建設旅遊、養殖、食品加工、食品進出口貿易等項目。

  “紅手印”故事再次上演

  ——河北村民主動流轉土地,參與首農奶牛項目

  採訪河北定州市高蓬鎮,我們又聽到一則“紅手印”的故事:這裡兩個村的144名村民希望將自己的土地適度流轉,參與首農奶牛養殖項目。

  首農跨區域發展,除了政府部門大力推動,更重要的是遵循了市場規律,實現了與當地深度融合,企業攢足後勁,農戶得到實惠,政府調了結構,市場提了品質,三地受益、四方共贏,成為區域産業合作成功的關鍵。在高蓬鎮的首農奶牛養殖園區,我們見識了“智慧化養牛”。

  牛棚長366米、跨度61米,每個牛棚可飼養960頭奶牛,是目前全國跨度最大的牛舍。讓人叫絕的是可伸縮牛棚頂,按下開關,牛舍屋頂緩緩打開,陽光照射,奶牛悠閒吃食。

  據悉,定州牧場達産後奶牛存欄6萬頭,日産鮮奶1000噸,目前完成的一期工程存欄奶牛1.5萬頭。

  優勢互補助都市型農業突圍

  ——北京出技術和設備,在河北搞養殖加工

  如果説,北京擁有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設備的話,那麼,建養牛場所需的1萬畝牧場,在北京無論如何是不可想像的。河北定州市高蓬鎮的這片地原來是乾涸河道邊的沙荒地,首農租下後,通過有機肥將其改造成良田,種上了作為奶牛飼料的紫花苜蓿。

  “必須走出來才有發展空間!”首農集團董事長張福平反覆強調。

  首農的種植養殖基地,原來不少處於北京的郊區、遠郊區,而現在這些地“全都變成市區了”。無論是發展空間還是環境壓力,都不允許他們再擴大生産規模。

  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放在河北,種牛培育和技術研發留在北京,打造奶牛種源之都。“預計到‘十三五’末,所有奶牛都將搬家離開北京!”就在距離首農定州牧場20公里的新樂經濟開發區,首農投資建設的河北三元食品工業園正加快推進。

  “我們是先有牧場,後有奶廠,再有市場,這樣才能確保産品品質完全可控!”北京三元食品總經理常毅説,這個項目差點落戶北京大興,當時甚至連環評都已經完成,“但是現在看來,要想更好發展,必須走出北京。”

  嘗到甜頭就有勁頭

  ——農民就近就業,養殖技術和收入雙提升

  今年29歲的白衛平家住高蓬鎮西牛村,離首農的定州牧場只有10分鐘的路程。過去她在北京打工,去年她回到定州當上了一名擠奶工。“現在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能掙3000多元,比過去強多了!”

  不僅帶動就業,首農的牧場落戶定州之後,清潔飼養、環境友好型生産逐漸走進農民的視野。孫家莊養殖戶楊社田到首農牧場參觀後,連説“開眼界”。

  “過去秸稈處理是個難題,一到麥收時就焚燒秸稈,到處煙霧瀰漫,現在秸稈直接交給園區,省事多了,空氣品質還好了。”高蓬鎮黨委書記張新崢説,僅提供青貯一項,農民每畝地每年增收200元。

  嘗到甜頭,就有勁頭。高蓬鎮兩個村以黨支部的名義發出聯名信,希望村裏的土地流轉給首農定州園區二期項目使用,聯名信上按了144名黨員的紅手印。

  目前,定州市已決定支援首農以入股的方式,對當地的奶牛養殖場進行升級改造,3年內全市奶牛規模養殖量由現在的5.3萬頭增加到10萬頭。

  確保首都“菜籃子”、“米袋子”、“奶瓶子”的供給和品質,首農將繼續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採用多種形式的聯合、合作和服務模式,建設更多的高標準、具有國際水準、展示首都形象和京津冀一體化的示範基地,讓市民飽口福,讓農民富口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