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穩增長迫在眉睫

  • 發佈時間:2015-08-10 15:31:0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程亞麗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關總署8月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8%。其中,出口1.19萬億元,同比下降8.9%;進口9302億元,同比下降8.6%。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3.6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3%。其中,出口7.75萬億元,微降0.9%;進口5.88萬億元,同比下降14.6%。

  繼6月份出口月度增速由負轉正、進口降幅有所縮小之後,7月份出口重現“負增長”,進口降幅也比6月擴大了近2個百分點。我國外貿穩增長的緊迫性進一步彰顯。

  外貿企業仍然要過“緊日子”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沈玉良預判下半年外貿發展情形時指出,在中國外貿佔比較大的四個區域中,美元升值決定了美國市場情形比較樂觀;歐盟則由於貨幣貶值、希臘危機的複雜局勢一時難以判斷,但耶誕節將給中國企業帶來出口商機;東盟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潛力很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預計仍能維持上半年的增長率。“穩定下半年外貿增長重點要落實三方面的政策。”沈玉良建議,“一是要全盤考慮匯率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目前人民幣相對升值幅度太大對出口不利;二是當前的出口退稅政策缺少可預期性,已對外貿企業造成了一定傷害;三是在貿易便利化方面,政府在如何降低貿易制度成本上仍有操作空間。”“促進外貿增長的政策工具箱已被頻繁打開,剩餘的如匯率調整、出口退稅調整等工具有可能産生不確定的負面作用,政府使用這些工具會非常謹慎。”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採訪時告訴國際商報記者,“接下來外貿增長必須依靠制度創新,夯實産業基礎。若是沒有高鐵這樣具備紮實競爭力的出口産業,外貿轉型升級是無米之炊。此外,包括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自貿區等在內的幾大戰略要形成合力,不能滿足於政策洼地引來的國內貿易轉移,而是要起到貿易創造的效果,真正發揮對全國外貿增長、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白明提醒,外貿企業還是要有過苦日子、緊日子的心理準備。“單月外貿數據在近期內上下波動、或微增或下跌將成為階段性常態,只有撐過這段時間,在外需全面復蘇的時候才可能捷足先登,搶抓先機。”白明説。

  “調結構”之弦宜緊不宜松

  海關統計結果表明,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加工貿易進出口比重下降,機電産品出口增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下降已成為前7個月我國外貿形勢的主要特點。在出口形式上,前7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7.53萬億元,佔外貿總值的55.3%,較去年同期上升0.3%。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4.21萬億元,佔外貿總值的30.9%,比去年同期回落0.7%。在産品結構上,前7個月,我國機電産品出口4.44萬億元,增長1.2%,佔出口總值的57.2%。同期,服裝、紡織品、鞋類、玩具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産品合計出口下降1.3%,佔出口總值的20.7%。

  但在分析人士看來,在外貿形勢疲軟的大背景下,“調結構”的弦仍然不能鬆懈。“國家一直在提出口要穩增長、調結構,調結構的目的是為了高新技術産品、機電産品等附加值高的産品出口占比上升,使傳統勞動密集型、附加值低的産品出口占比下降。但事實上,一旦出口增速回落,地方政府就會把工作重心放在維持增速上,調結構又變得次要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該人士稱,事實上,傳統貿易大省當前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出口占比比全國水準高出許多。“這與政府考核機制有關,我們當前對外貿的考核更側重於出口增速。建議以後應更重視外貿質的發展,增加結構性指標的考核,比如考量高新技術産品、機電産品的出口占比等;同時不能只滿足於貨物貿易內部的考核,還要把考核標準擴展到服務貿易領域,因為服務貿易比重的增加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長遠方向。”他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