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出口個位數增長或成新常態 外貿結構需調整

  • 發佈時間:2015-02-27 17:5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出口呈個位數增長可能成為新常態。《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調整貿易結構,實現從高增速到高品質的轉變。

  央廣網財經北京2月2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家統計局今天發佈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回顧與2015年展望,統計局表示,中國出口個位數增長可能成為新常態。

  統計局分析指出,今年外需將有所回暖。全球經濟形勢會有所改善、全球貿易量增長將有所加快,這將有利於中國擴大出口,但是改善的程度有限,還存在匯率波動擴大等不利因素,因此,出口保持個位數增長可能成為新常態。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同比下降10.8%。其中,出口1.23萬億元,同比下降3.2%,是近10個月來首次下降;進口同比下降19.7%,創2009年6月以來最低增速。出口增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1月份出現10個月來首次下降,既有去年1月基數和臨近春節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國際經濟形勢和匯率波動的影響,也凸顯出外貿形勢的嚴峻。

  我們認為,正如統計局今天的表態,未來中國出口可能會保持一種個位數增長的趨勢,這不僅有國際因素的影響,也是和我國宏觀經濟新常態相適應。未來,更重要的不是增速,而是調整貿易結構,實現由重視增速到重視品質轉變,新常態下,高品質的出口對於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才更為重要,外貿依存度將隨著經濟增長驅動力的轉變而下降。

  對於統計局表示,中國出口個位數增長可能成為新常態。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表示,外貿作為宏觀經濟的一個部分,它的變化是和經濟發展新常態相適應的。

  屠新泉:隨著國家的宏觀經濟出現一些新的變化,特別是新常態的出現,外貿作為宏觀經濟的一個表現部分,也是在發生一定的變化。從目前來看,國內外的環境對外貿的增長都有比較大的抑制。從國際上來看,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比較緩慢,新興國家也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金磚國家經濟增長都出現了下降,所以從整個國際市場的需求來看都有所下降。從國內的情況來看,匯率的波動現在比較大,人民幣跟過去相比有了大幅度升值。另外從國內的生産成本角度來看,特別是從勞動力成本的角度來看也有了很大的增長,使得我們國家加工貿易現在面臨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外貿發展是遇到了一個平臺期,可能下一個階段更多是一個結構的調整,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快速量的增長。

  另外,屠新泉強調,我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外貿結構調整其實是産業結構調整的一個反映,創新驅動體現在貿易結構調整上,就是出口産品的升級。

  屠新泉:外貿結構的調整是産業結構調整的一個反映,這個結構調整的一個基礎就是我們的要素稟賦條件的變化。最重要就是國內的自然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等這方面的供給在減少,相應的過分依賴這些要素投入的這些行業國際競爭力都在下降,所以現在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多次強調要推動以創新為主要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這種創新在貿易結構的體現上來看,就是對外出口産品的升級,不管是它的技術含量、品牌含量、服務含量等都要提高,改變過去單純依靠價格競爭優勢來參與國際競爭的格局。這種産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的互動關係來推動中國向貿易強國、産業強國的方向去發展。進口也是服務於産業升級,因為産業升級非常重要的就是創新技術的投入,其實技術的進口、設備的進口也是提高創新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現在國家也積極倡導挖掘進口潛力,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的進口,從國內消費水準的提高來看,也要加大消費品進口,強調進口一方面是從整個經濟結構轉型的角度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同時從生産的角度擴大創新導向,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也要積極的推動進口結構的變化。

  經濟之聲:綜合整個2014年,我國出口的表現整體還是不錯的,但是到了今年1月份,出口數據出現了10個月來的首次下降,凸顯出貿易形勢的嚴峻。統計局今天在表態時也分析了一些國際因素的影響,而實際上,外貿出口未來個位數增長的新常態也是宏觀經濟新常態的一個部分。您怎麼分析統計局得出這個結論的國內國際背景和原因?

  張建平:現在大家對外貿的個位數增長新常態已經基本上都認可了,其實2015年中國的貿易形勢是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比如從機遇來看,現在全球市場的總需求還在擴大,雖然擴大的步伐還是有點慢;因為根據預測,今年的全球貿易還是會增長,中國的貿易在其中做的貢獻還是比較大。第二就是全球市場的份額也在逐漸擴大,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去年雖然外貿增長慢了點,但是市場份額在擴大,2015年的這個趨勢是繼續的。第三個就是中國現在外貿轉方式有成效,我們現在機電産品的出口已經佔到了6成,附加值也在提升,競爭力在提升,很重要的一點是現在中國在實施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戰略,比如“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還有APEC的合作,包括中阿論壇的建立都有利於拓展新興市場,自貿區的建設也會促進中國外貿增長。但是不利的因素就是現在全球的復蘇是不均衡的,不管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新興經濟體,有的在復蘇,有的在衰退,這樣全球市場不穩定因素多,市場波動也比較大。中國自己處於三期疊加增速換檔的時期,出口産品也參差不齊,進口也比較乏力,所以綜合起來今年中國外貿應該是在困難中前行,但是形勢沒有特別大的波動的話,仍然是增長的。

  經濟之聲:我們調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調的就是由追求增速向追求品質轉變,貿易結構的調整也是一樣,未來貿易結構的調整,整體提高出口産品的品質,應該主要從哪些方面發力?

  張建平:提高出口産品的品質,最近這十年一直都在講,但是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過程。我個人覺得推行自主創新、自主智慧財産權和自主品牌,這三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第二,現在中國正在逐步建立信用徵信體系還有信用評估體系,在建立信用市場。這樣通過信用的評級和評估要對那些外貿企業進行優勝劣汰。第三就是要保護智慧財産權,打擊侵權假冒偽劣産品,鼓勵正能量,壓制那些市場的負能量。另外,也非常需要增強産品服務意識,能夠逐步建立起長期的産品國際市場信譽,綜合起來就是中國要提高出口産品的品質,需要把提高技術水準、提高品質、提高産品的標準、樹立産品的品牌和美譽度,同時增強服務,把這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做起來,我們真正才能使得産品品質不斷的提升,處於良性迴圈這樣一個軌道。

  其他觀點:

  分析指出,出口在2014年中多次有閃亮表現,但2015年1月已黯然。新常態下,貿易將由重視增速到品質轉變,也就是高品質的出口對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更為重要,外貿依存度將隨著經濟增長驅動力的轉變而下降。當前大宗商品價格逐漸企穩,歐盟萬億規模QE刺激效應逐漸顯現,但對出口增速反彈也很難有快速的改善,去年2月貿易基數較低,但1月適逢春節,加之月份較短,預計2月貿易會有所改善,但總體幅度不會太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