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的需求就是育種目標

  • 發佈時間:2015-08-10 02:32:2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種企研發應該以什麼為目標?對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來説,答案就是滿足農民的需求,“知道農民種地不容易”,公司董事長韓書榮的話很樸實,然而正是這踏實的態度和努力讓公司名列首批中國蔬菜種子信用骨幹企業之一。在行銷手段日益豐富、新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這份“實”更不能被丟掉。

  本報記者李國龍文/圖

  8月3日,記者來到位於山東省膠州城郊的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當見到該公司董事長韓書榮時,他穿著樸素,黑黑的皮膚,如果不經介紹,就會認為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韓書榮的確是農民出身,從賣種子、化肥、農藥,到積累材料搞育種研究,到現在多個品種通過山東省審定,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如何能發展至今?

  “我是農民,知道農民最需要啥樣的種子,知道農民種地不容易,農民的需求就是我們品種選育的目標。”韓書榮説。

  從草根育種到尋求合作,把農民需求作為育種目標。

  韓書榮第一次與白菜制種的結緣要追溯到1978年,“大包乾”剛剛開始,他還是一個小夥子,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家裏生活很窮,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賺錢養家娶媳婦,這也是當時許多農村青年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説承包地制種可以比普通種植獲得更多收入,就這樣開啟了他的種業人生。1983年~1984年,他主動向科班出身的技術員學習育種技術,開始了育種制種的探索,80年代的制种經歷為他以後的研發打下了基礎。

  20世紀90年代,種子市場化的火花在中國大地上開始燃起,一些敢於吃螃蟹的人開始搞種子經銷,韓書榮在那時成立了農資綜合服務部。從1993年,他就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全國各地的大白菜種子,帶回膠州試種,挑選適宜當地生産的品種。1996年,他育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品種。1999年,他的一個品種能賣到15克種子29元,韓書榮説:“當時,那個品種的耐熱性可以替代進口品種,而且種出來的白菜平均比一般品種重1.5公斤,經銷商和農民都很喜歡。”

  經過多年努力,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育成的原代號為“膠研夏秋王”的大白菜品種“膠研夏星”于2006年通過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鑒定,大白菜“膠研夏錦”于2007年通過省審,大白菜“膠研5869”于2008年通過國審,蘿蔔品種“膠研秀青”于2010年通過省審,“膠研蘿蔔1號”于2013年通過山東省審定。

  “企業要有更多優秀品種,光靠個人的育種團隊是不行的,還需要與其他科研單位合作。”韓書榮説。這幾年,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陸續與青島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展開闔作,通過為科研單位提供科研經費的方式共同研發品種,品種權歸兩家單位所有。

  一旦出現串粉,就是農民制種出現雜種也要照價回收。

  對於青島膠研種苗研究所所長韓書輝來説,每年最繁重的工作就是要驅車在數十個制種基地之間奔忙,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把控制種品質。

  “企業把種子品質看成自己的命。”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登橋説。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有1萬多畝制種基地,其中60%是大白菜,為了防止串粉現象的發生,每塊基地只能種一個品種,而基地與基地之間要有至少兩公里的隔離區,這樣能夠儘量避免雜株現象的發生。

  怎樣才能發現雜株呢?韓書輝拿出手機,給記者看工作人員檢測雜株的照片,幾個工作人員排成一排,每個人負責兩行,仔仔細細地觀察。他説:“我們的基地分佈在臨沂、泰安等市的多個縣,就是那個地方只有1畝基地,離我們這500公里遠,我們也是一樣的流程,要派人過去觀察。一到制種季,種苗剛栽上五天,就要去各個基地挨著看了。”

  韓書輝給記者講了一個細節,雖然能確保95%的種子不發生串粉現象,但一旦發生了串粉現象,造成的損失也不能留給制種農戶。公司會把這些種子照價收回,進一步觀察,如果確實不能滿足生産需求,就只能銷毀了。

  不同品種的種子基地要分散開,這也是一項繁重而細緻的工作,韓書輝説,在每年制種開始前兩個月,就要跑去尋找確定制種基地,先確定每個制種基地的大致區域和負責人,由負責人來確定具體的地塊,等地塊確定了,就要開始對制種農戶的培訓,而且這種培訓不是一次兩次,要反覆地去講,這些年下來,公司也積累了很多有經驗的制種農戶。

  韓書榮領著記者參觀了公司的生産線,在冷庫裏,整整齊齊地碼放著許多種子,每袋種子上都編著號。他向記者介紹道:“大白菜種子都是隔年供種,當年新的種子下來後,要經過一個生長季的田間種植試驗,觀察這批種子怎麼樣,生長情況達標的批次才能投放市場。”

  和農民打交道,不能光憑一張嘴,要讓農民看到實在的效果。

  “和農民打交道,不能光憑一張嘴,要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在距離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幾公里外的展示基地,韓書榮告訴記者:“這裡主要是用來種植一些品種,做對比試驗,農民和經銷商啥時候都可以來看,根據看得到的效果來確定自己要買的品種。”

  除了自有的展示田外,公司還和一些愛好科技的大戶聯合做品種栽培試驗,韓書榮説:“給懂技術的大戶提供3~5畝地的種子和化肥,指導他好好種植,當農民看到效果後,同樣會作出選擇。”

  韓書榮告訴記者:“農民對集市上打遊擊賣東西的是心存顧慮的,更相信有門店的商家。”也正是出於給購種農民更多安全感,並且方便農民購買和諮詢的目的,青島膠研種苗有限公司一直到現在還有自己的門店,韓書榮還經常在門店裏“坐診”。

  “農民的要求就是企業的行動。”李登橋説:“經常會有農民打電話來諮詢,有時候就要去田間服務。比如,種子種上之後,因為各塊地的墑情不同,有的地塊出苗快,有的地塊出苗慢,農民不理解,但等技術人員去地裏查看後,農民了解了情況,他們就放心了。”

  公司做出了硬性規定,如果客戶打電話過來,接到電話的員工要及時解決或反饋給技術人員解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