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別被損失感欺騙

  • 發佈時間:2015-08-09 05:46: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想克服損失厭惡,那就要人們對損失和收益都給予重視

  一個人得了2000元錢和丟了2000元錢對內心的衝擊,哪個更大?顯然,丟錢衝擊更大。心理學研究表明,同樣的得失對人內心的影響,“失”是“得”的兩倍。由此可見,人對損失更敏感。這就是“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還表現在面臨收益和損失時人們不同的態度。假設你參加一個活動時有兩個選項:選項1,確定給你100元錢;選項2,擲硬幣,正面朝上不給錢,背面朝上給200元錢。你會怎麼選?大部分人會選擇選項1。假設你參加另一個活動時有兩個選項:選項1,確定讓你交100元錢;選項2,擲硬幣,正面朝上你不交錢,背面朝上交200元錢。你會怎麼選?大部分人會選擇選項2。筆者做了近3500次調研,第一種情況80%以上選擇選項1;第二種情況80%以上選擇選項2。為什麼是這樣?第一種情況,收益描述。面臨收益,人們傾向於穩妥先拿到錢而不願冒險:萬一運氣不好可能什麼也得不到。第二種情況,損失描述。面臨損失,人們傾向於冒險賭一把:如果運氣好可以不交錢。

  損失厭惡在生活中對人們的行為影響頗大,主要表現在:

  不知止損、拿不住盈利。例如,你有兩隻股票,分別漲跌了20%,市場情況大致正常,你急著用錢,必須賣1隻。請問,你會賣哪只?大部分人會賣漲的那只。大多數人賣漲的那只。為什麼?人們常不能忍受股票上漲後帶來的煎熬,生怕跌回來。所以面臨上漲帶來的收益,一定要先落袋為安,而忽略了它繼續上漲的可能性。股票下跌是損失,面臨損失,願意賭運氣,總希望它能漲回來避免損失。嚴格説,這個操作不合理。一般説來,正常市場條件下,強者恒強,弱智恒弱。股票跌了20%,應該止損賣出。但普通投資者此時往往不賣,因為一旦賣了,就成為實在的損失,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所以希望賭一把。《行為金融》中曾寫道,賣了跌的而留下漲的股票,其收益比賣漲留跌高4.4%。另外,止損是執行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在股票市場。如果不及時止損,將來損失會越來越放大。假設投資者有10萬元本金,跌了20%,剩了8萬元。8萬元漲回到10萬元,需要漲25%。若虧損20%沒有止損,一旦跌了50%,剩了5萬元本金。而從5萬元漲回到10萬元,需要漲100%。由此可以看出止損的重要性。但受損失厭惡的影響,很多人很難止損。在股市許多人沒有盈利前膽大包天,志在必得。一旦有了盈利,趕緊賣出。但如果股票賣出後繼續上漲,又覺得自己虧了,為了避免這個心理上的“損失感”,常急不可耐地在更高價格上買回。

  另一個表現是急於挽回損失。一旦形成真實虧損,人們常急於操作,以便挽回損失。此時,常不顧市場情況,即使大市下跌,這些人也急於買進。有點類似賭場裏的賭徒賭輸了急於翻本。這説明瞭損失厭惡對人們的行為有著深刻的影響。

  想克服損失厭惡,那就要人們對損失和收益都給予重視。決策者做選擇的依據不應是前面已經發生的盈利和損失,而應是以後盈利和損失的可能。以股票為例,買賣的唯一標準是:以後上漲的可能性。

  管理過程中也要考慮損失厭惡。例如,要慎重使用扣發獎金等極端手段。為什麼?對常人來説,得不到及沒有得到的不珍貴,得到了但可能失去(被認為是損失)的最珍貴。確定獎勵的額度也要謹慎,如果初期額度過大,萬一後期難以為繼再減少甚至取消獎勵,對員工的負面影響會超過開始不給或少給獎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