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杜絕農地上的“形象工程”

  • 發佈時間:2015-08-08 06:00: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幾天,筆者路過湘江邊的長沙市望城區大眾垸裏,發現這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建起了一座“農業創意夢工廠”,一幢幢漂亮的鋼架大棚矗立在公路兩旁的耕地裏。筆者本想前去參觀,卻發現“夢工廠”並沒有開業,碩大的鋼架大棚裏只有一些蔬菜展板。經詢問,這是一個花了幾千萬建設的觀光農業項目,項目營運兩年多,並沒有種植出任何蔬菜,而該項目的所有投資,絕大部分都是政府補貼和銀行貸款。

  近年來一些工商資本以實施農業項目的名義在農村流轉耕地,名為農業項目運作或者農産品生産基地,實際上並沒有生産任何農産品;有的投入和産出極不相稱,本質上來説,就是在浪費耕地,造成農地非農化。更有甚者,有的經營者以種種名目套取補貼資金。如長沙市望城區丁字灣街道一個名為“二一”農業發展公司的項目,流轉土地6000多畝,獲得各種補貼幾百萬元之後,由於經營不善,連給農民的流轉費都付不起,只好放任土地閒置,原有承包農戶又難以繼續耕種。這種情況,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尤為突出。

  要防止農地非農化,首先要建立健全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審查機制。加強對農地流轉的管理和監督,對規模化程度高的農地流轉進行跟蹤,確保農地流轉産生真正效益;強化對農業項目的評估和審查,對農業項目特別是涉及農地生産經營主體變化的農業項目,農業主管部門要進行認真評估,切實分析項目實施運作的效益、價值和可能發生的風險,充分保障農地的農産品生産屬性。

  其次,要保障農地承包權的權能。堅持農地集體所有制,適度放活農地經營權,使農地承包者即使在農地經營權流轉後,依然可以對流入方的生産經營有權有責進行監督,對那些在農地上進行非農化運作的行為,支援農地承包者依法無條件收回農地經營權,依法打擊處理農地非農化現象。

  此外,各地政府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念,杜絕農地上的形象工程,堅守耕地紅線,堅決打擊農地非農化和利用農業項目投機取巧的不法行為,確保農業生産安全。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 張激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