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棄傳統發展老路 走現代農業新途

  • 發佈時間:2015-08-08 05:59: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農業發展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正在積累集聚。特別是在糧食生産“十一連增”之後,農業轉方式形勢更加緊迫。如果繼續延續農業傳統發展方式,穩糧增收將難以為繼,農業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一句空話——

  8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取得積極進展、到2030年要取得顯著成效的宏偉目標。這是國家層面首個系統部署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從穩定糧食産能到創新經營方式,從調整農業結構到治理農業污染,諸多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將為農業轉方式提供實實在在的抓手。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增強糧食生産能力,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準,是農業轉方式的首要前提。《意見》提出要將口糧生産能力落實到田塊地頭。

  “要做到這一點,核心是由注重年度産量向更注重保護和提高糧食産能轉變,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分析説,所謂藏糧于地,就是要堅守耕地紅線,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聚焦小麥、水稻生産,優先將7億畝水田和水澆地建成高標準口糧田,實施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行動。所謂藏糧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産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要繼續開展綠色增産模式攻關,推廣優良品種和標準化高産高效綠色技術模式。

  截至目前,全國經營面積在50畝以上的農戶超過341萬戶,全國工商登記的農民合作社已達到141.2萬家,家庭農場數量超過87.7萬家。為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加快培育新型主體,《意見》提出研究改革農業補貼制度,使補貼資金向種糧農民以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在全國範圍內引導建立健全由財政支援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新型經營主體加上農業社會化服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理想格局。”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轉方式核心是扶持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一方面要引導農戶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另一方面要採取財政扶持、信貸支援等措施,加快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積極推廣合作式、託管式、訂單式等服務形式。總之,既要聚集土地資源,形成土地規模經營,也要以服務的規模化帶動生産的規模化。

  結構調整複合種植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種養業協調發展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意見》提出,支援因地制宜開展生態型複合種植,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促進種地養地結合。統籌考慮種養規模和環境消納能力,積極開展種養結合迴圈農業試點示範。推進原料生産、加工物流、市場行銷等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促進産業鏈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産地、留給農民。

  過去,我國東北地區有實行糧豆輪作的傳統,實現了種地養地相結合。黑龍江省農科院土肥所副所長周寶庫調研發現,近年來大豆每畝收益不到玉米的一半,糧豆輪作因此大幅減少。他認為,只用地不養地,導致土壤地力下降、病蟲害加重等問題日益嚴重,這就需要推進結構調整。

  今年以來,國家在東北30個縣開展了糧豆輪作試點,在三北地區開展了糧改飼試點,糧經結構、種養結構不斷優化。農業部提出明年要在東北四省區調減一定的玉米麵積。業內認為,此舉既可減緩玉米庫存壓力,又可以增加大豆産量,還可以提高地力。今後要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打通種養業協調發展的通道,形成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農業結構。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50萬家農家樂,帶動農民超過3000萬人,一二三産融合速度不斷加快。四川崇州打造了稻花觀光帶,人們既能看到田間稻菽飄香,又看到路上百花爭艷,産區變景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農業部休閒農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朱信凱説,不光要搞好農産品加工業,還要更加注重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把農業從單一生産初級農産品中解放出來,使農民能夠更多地分享全産業鏈的收益,使産業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當地。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我國人多地少水缺,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和淡水資源分別僅佔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為了解決吃飯問題,採取了開荒種地、超載過牧等辦法,導致耕地草原承載壓力過大,湖泊濕地出現萎縮。近年來,工業化加快推進,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也觸目驚心。據全國第二次土壤環境普查,全國土壤主要污染物點位超標率達到16.1%。同時,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秸稈等副産物利用率仍較低。基於此,《意見》強調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

  “縱觀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趨勢,都是從最初的追求産量為目標,轉向生産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重,今天我國農業生産也正向這一方向邁進,由單純追求高産,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轉變,向節水節肥節藥節地轉變。”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秦富説。

  面對農業資源環境壓力,今年以來,有關部門開展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試點建設,啟動實施了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同時,啟動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工程。實施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為主的農業清潔生産示範項目,在西北、華北地區安排地膜覆蓋等旱作農業技術補助資金。

  國家已先後出臺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農業環境突出問題總體治理規劃和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意見等文件,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進行了全面部署。按照有關規劃,我國將在2020年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即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逐步減少化肥、農藥施用總量,實現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