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來賓:為農民量身訂制“扶貧鑰匙”
- 發佈時間:2015-08-07 08: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老師,我家的葡萄下一步該怎麼剪枝?”
“你把帶芽的照片給我看一下,我告訴你怎麼剪。”
上述對話發生在廣西象州縣寺村鎮六道村農民鄭晴和廣西農科院葡萄與葡萄酒研究所副所長文仁德之間。盛夏時節正是葡萄的修剪期,鄭晴與文仁德經常就剪枝問題進行交流,但他們相隔百里,鄭晴在象州的地頭,文仁德遠在南寧。原來,兩人是通過手機QQ進行溝通。鄭晴把拍好的照片發到QQ上,文仁德直接在照片上標記要剪掉和要保留的嫩芽。這樣,即使不是面對面,也能做到“手把手”技術指導。
六道村村民黃忠文説:“文老師是統戰部請來的葡萄專家,今年來我們村好幾次了,可是他太忙了,每次在村裏只能待半天到一天時間。於是文老師就在QQ上指導我們。”
廣西來賓地處著名的“桂中旱片”,據測算,2014年仍有31.5萬農村人口未脫貧。近年來,來賓市委統戰部根據自身特點,在帶動廣大農民脫貧致富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受周邊影響,六道村今年新增220畝釀酒葡萄和300畝柑橘、紅心柚。來賓市委統戰部根據農民需要,邀請廣西農科院專家文仁德到中團村下邊的幾個自然村屯進行技術指導,深受歡迎。
自從2012年定點聯繫中團村以來,來賓市委統戰部就把助推産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作為扶貧工作的主要任務。經過3年多的精心扶持,成功打造了喜力、交址、六道等示範基地,帶動當地農民走上了種植水果致富的道路。
喜力村有種葡萄的傳統,但長期種植的都是一年一熟的低産品種。經過調研,有關專家認為該村的土壤、氣候條件十分優越,應該大力發展水果種植業。
除了多次邀請農業專家到喜力村開展培訓指導外,來賓市委統戰部籌集近300萬元資金創建600畝的“同心·葡萄高産示範基地”,幫助引入葡萄避雨栽培等新技術,使葡萄由每年一熟提升為一年兩熟。
“我們村的葡萄口感好,外地葡萄的零售價都比不上我們這裡的批發價。”喜力葡萄協會會長劉振剛告訴記者,“喜力村現在連村道旁的地塊都種上了葡萄,周邊農民也紛紛前來學習種植葡萄、枇杷的種植技術。”
去年,喜力村種水果收入達800多萬元,曾經的貧困村成為象州首個每人平均收入過萬元的農村。
積極探索合適的扶貧路徑,來賓市委統戰部改變以往送化肥、送種苗的“輸血式”扶貧,變成送技術、送經驗的“造血式”扶貧,讓水果種植在喜力村和 六道村等地從農業生産的“配角”變成“主角”。(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 通訊員 歐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