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購物節看傳統零售業“突圍”
- 發佈時間:2015-08-07 04:32:30 來源:寧波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 海
2015寧波購物節時間過半,由於月光經濟、電子商務等新面孔的加入,傳統商家也在促銷上做足文章。購物節開幕以來,江東世紀東方廣場人流同比增長10%;20家重點商場、超市、專賣店、酒店、影院等企業實現營業額同比增長10%,其中新華書店書城店營業額同比增長52%(8月4日《寧波日報》)。
寧波購物節已連續辦了多屆。近期老天開啟“燒烤”模式,依然難阻傳統促銷季的人氣爆棚。鄞州萬達的“月光嘉年華”、北侖的“月光來襲夜市瘋狂”、海曙南塘老街的“悠長夏日甜品季”、江北的“寧波阿拉文化夜市”……購物節在滿足廣大市民消費需求的同時,也讓不少商家賺了個盆滿缽盈。不過,傳統零售業在分享“消費盛宴”之餘,或許更應認真思考轉型發展問題。
網際網路時代,一切都在改變。網路購物以其快捷、便利和低廉的價格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網上商店應運而生並得到快速發展,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點點滑鼠就能把價廉物美的商品“淘”回家,這使網購成了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由此催生了大批“宅男宅女”。據中國IT研究中心發佈的市場調研報告預測,2015年中國網購用戶數有望超過5.2億,市場規模有望超3500億元。
網購市場迅猛發展,不斷滲入傳統零售的經營範圍,也擠壓著實體零售企業的市場份額。加上租金、人力和能耗等成本的節節攀升,傳統零售企業的利潤率逐年下降,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多重影響交織之下,近年來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的一些老牌百貨店紛紛倒閉。我市也有新一佳、物美、易買得、暢購等多個超市或大賣場先後退出市場。
面對“洗牌”,傳統零售企業咋整?購物節短期集中釋放的效應,並不能解傳統零售業長遠之“渴”。“突出重圍”的現實路徑,無外乎主動轉型、加快轉型,在了解市場、適應市場中搶佔市場、鞏固市場。換句話説,傳統零售業要走出低谷,不能總困在造節、打折、促銷的怪圈裏,得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救贖”。
當務之急要轉變理念。“百貨業適應電商競爭的有傚法則就是自身的電商化。”傳統零售企業只有在立足自身店舖網路和品牌優勢的基礎上,主動“觸網”,才能抵禦勁敵。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如南京中央商場打造雲中央應用平臺,將公司商品、優惠和服務資訊上傳,同時通過智慧客服,與顧客實現一對一互動;北京王府井牽手騰訊,推動微信購物及微信公眾平臺,與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形成合作關係……線上線下融合聯動,使他們擺脫了困境,嘗到了甜頭。
明確市場定位很重要。眼下,很多商場的佈局基本是一樓金銀首飾、鞋子箱包,二樓、三樓女裝男裝,四樓童裝體育用品……甚至連貨品、擺設也大同小異。這不僅容易使消費者産生審美疲勞,同業“內耗”也使傳統零售企業應對外部競爭的能力削弱。“大而全”不如“專而精”。傳統零售企業唯有瞄準自身特色和優勢,推出與之相適應的商品、行銷方式和服務,才能實現錯位發展。
經營模式也應跟上消費潮流。當前,“一站式”購物體驗正成為主流消費方式,很多業態單一的傳統百貨正向業態豐富的購物中心轉化。像我市的世紀東方、萬達廣場、印象城等商業綜合體,因能滿足“吃喝玩樂購”等綜合性、體驗性的消費需求,一到節假日便人滿為患。這種模式雖有複製過快之憂,但從當下看,適度發展、合理佈局還是能給傳統零售企業帶來一些新的機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