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播火錄》:人文視角看科學

  • 發佈時間:2015-08-07 02:32: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不久,由鐘制憲擔任總策劃、趙致真擔任總撰稿和總導演的電視紀錄片《播火錄——科學發現的人文啟示》播出了一季10集。該片對於浩瀚的現代科學史並不是簡單的重現,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和發現,其主旨鮮明,風格清新獨特,頗值得觀賞。

  作品開篇即呈現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片中對科學家群體的評價不落俗套:科學家“……以探索自然奧秘構建知識體系為宗旨,以忠於客觀事實遵從邏輯自洽為操守,平日在書齋中凝神靜思,在講壇上放言高論,在實驗室尋蹤覓跡,而一旦真理召喚的時候,又能以特有的膽略和勇氣冒險犯難,甚至甘以身殉,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

  同樣,在表現1930年的普林斯頓研究院時,面對普林斯頓研究院燦若群星的科學大師,比如愛因斯坦、諾依曼、哥德爾、奧本海默、狄拉克、拉比、蓋爾曼、戴森、玻爾、陳省身……作品超越他們的具體功績,從人類的生存方式的高度讚嘆道:“不受世俗羈絆,不為生計擔憂,不用講課授徒,不需述職盡責,這裡唯一的使命,就是天馬行空地思考。”

  這才是“學者的天堂”!是誰建造了這樣的“天堂”?作品講述了從諾貝爾開始,經索爾維、卡文迪許、海爾、葉凱士、胡克、卡內基、哈佛、霍普金斯,最後到斯坦福、珍妮、史密森尼等一系列企業家和富豪,他們怎樣傾囊中所有,捐資或集資辦大學、辦研究院,支撐著科學和科學家的進步事業。在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對於財富的不同支配方式,也不僅僅是一種富有道德感的生存理念,更重要的是,作品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科學屬於全人類,是真正超越種族、超越政治和黨派、超越意識形態紛爭的,屬於全人類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崇高事業!於是,科學不再與我們漠不相干。

  《播火錄》並沒有對現代科學史一味“評功擺好”,把作品簡單地拍成讚歌,而是基於一以貫之的辯證精神,以分析滲透思考,寓發現于頗具説服力的辨析。若説它的獨特性,應該是來自有據,絲毫都不牽強的。比如,在論及諾貝爾科學獎時,作品既回顧它對科學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推進作用,又客觀展現和分析了它的諸多不足和缺憾,通過愛因斯坦、彭加勒、門捷列夫、愛迪生、哈勃等科學家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使我們增添了知識,開拓了眼界。一方面,能更全面、更客觀、更有分析地看待諾貝爾獎;另一方面,則進一步接受了理性和科學精神的熏陶。

  這種理性與科學精神,貫穿了《播火錄》的全部,成為作品鮮明的靈魂。作品以《文明的代價》一集,專題展現人類在享受科學發展的利益時,或因為無知、誤用或者濫用科學,帶給人類很大的傷害,如X光曾經損傷了整整一代人的健康,氟利昂破壞了臭氧層,至今難以修復,等等;或因為迷信科學,把科學當做萬能良藥。不加節制的“科學主義”偏執,給社會帶來了重大災難,如含鉛汽油的使用,化學藥劑進入農業,等等。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這在科學史上比比皆是,值得我們警惕。

  片名曰《播火錄》,在我看來,一方面寓指科學對於人類,猶如普羅米修斯盜來天火,蠻荒之地從此火種蔓延,開出一片文明的新天地;另一方面,我以為還有播火傳薪,讓科學的精神傳佈天下的意思。為科學的進步和發展終生奮鬥甚至犧牲自己的科學家,就是現代的普羅米修斯!而科學的發展永無止境,科學的理念與精神,也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並且成為人類永恒的思想文化遺産。這是人類不變的使命!

  《播火錄》的意義就這樣凸顯在我們面前。應該説,電視是20世紀以來改變人類生活的若干重大發明之一。但是很不幸,當今中國,電視臺電視頻道多如牛毛,充斥的卻是無聊乏味、無病呻吟卻又無孔不入的娛樂、搞笑節目,嚴肅的充滿科學精神的節目,幾乎瀕臨滅絕。我們如果只是熱衷於模倣作秀、尋歡作樂,我們的民族還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麼?我們的下一代整天看這樣的節目,他們又能有怎樣的夢想和明天?

  《播火錄》其實是有鮮明的針對性的,它用多種電視表現手段,圍繞今天中國普遍存在的科學“貧血症”,以觀眾為中心,以富有哲理思辨與文學色彩的語言,生動地、起伏有致地講述現代科學史。一集一集地看下來,猶如一堂堂有趣而難得的科學史及思想史教程。在這個意義上,《播火錄》既是有利世道人心、功在子孫後代的好作品,對眾多電視從業人員而言,豈不也能從中獲取許多有益的啟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