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王林事件與科學何干?

  • 發佈時間:2015-08-07 02:32: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由於王林事件,許多學者開始反思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觀點:

  一是認為,出現類似王林事件,是由於中國公民的科學素養低,缺乏科學精神,從而導致輕信、誤信和盲目崇拜;二是認為,這些事件是打著科學旗號的偽科學,是科普工作做得不夠,要用科普進行辟謠,從而鼓勵大家設立微信科普辟謠;三是認為,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事件背後有強大的推手,是一些權力人物、公眾人物、大V在背後撐腰並推波助瀾。而且,由此大家聯想到上世紀末在中國大地盛行的偽科學、偽氣功和特異功能現象,似乎,歷史再三説明,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這些現象就會消失,就沒有人會相信,就不再有騙子出現。

  這種想法其實是沒有根據的一廂情願。大家知道,無論是上世紀末的偽科學盛行,還是眾多氣功師橫空出世,還是通天教主誕生;也無論是古代、近代還是現代,這些現象的實質並沒有什麼不同。

  先來看看事件構成的主體和要素。任何事件的構成離不開主體和客體,事件發生的原因也都可以用傳播學的幾個要素來加以描述,即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時間、為什麼發生、有什麼效果、通過什麼傳播的。

  從主體看,王林、張悟本、李一等等,無一人是從事科學研究或科技工作的。因此,他們發表的言論或者發生的行為,純屬他們自己的事情,與哪個科技團體或組織都扯不上關係;他們也不是為了評職稱評獎而發表不是科學冒充科學的論文。因此,就不是科學範疇的事件,也就沒有必要稱其為“偽科學”。

  從其傳播的渠道看,沒有一個人是通過學術期刊、學術組織、學術會議發聲的,其科學與否,似乎也無關緊要;如果沒有大眾傳媒渲染和廣泛傳播,也不會造成大的影響。而且,在傳播過程中,從事科學的組織和人員,也沒有為其做出任何學術評論和擔保,所以,也不是冒充科學在傳播。

  從受眾看,公眾也不是為了獲得知識或者學習需要而相信、接受甚至擴散的。他們大多是為了自身健康、為了得到庇護、為了陞官發財而自願相信的,有的甚至達到了迷信的程度。也有因為相信而遭受財産損失的。

  從影響效果看,類似事件除了渲染超自然能力以外,沒有任何正能量的成分,也不會給科學事業、科學研究帶來好的或不好的影響。但是,卻能夠在公眾中造成很壞的影響,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甚至恐慌。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王林事件都是徹頭徹尾的詐騙行為,跟科學扯不上,因此也不是什麼偽科學事件,受害者大多不是所謂的科學素養低下。相反,其中不乏社會精英:既有企業家,也有影視明星,還有政要和將軍。正是這些人的行為,起到了不良的示範效應。這些已經非常成功的人士欣賞和求助神秘力量,無非是想求得超自然力量的幫助,求更加“紅火”。沒有成功的人士則無非想走條捷徑,攀上“高枝”。

  當然,事件背後的原因很複雜,社會、文化、心理、政治、經濟,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外因如何,內因卻是主要的。而真正應該認真思考的是,媒體及其傳播者的社會責任何在?

  不可否認,無論是王林還是張悟本,沒有媒體的幫助,他們是成不了勢的。社會名流的追逐也有一個開始和帶動,如果個別人做一些與自己身份不符的行為,媒體反而作為社會熱點加以炒作,那麼,就會形成一種示範效應,導致那些不大不小、還不太出名的類星跟蹤效倣。而一旦效倣者由於機緣巧合,拜訪了某人以後,變得更加紅火了,就會産生連鎖效應,帶動更多的人,甚至是普通民眾的效倣。所以,在這些荒唐人和荒唐事的成事過程中,媒體的作用一點也不能小視。如果説相信的人沒有科學素養,倒不如説一些媒體人的科學素養很成問題,且缺乏良心和道德約束。

  要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有關部門在這方面應該加強對媒體的監管和責任追究,促其承擔起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同時,努力提高媒體從業人員的基本培養。否則,王林、張悟本之流的胡説八道,就仍然會有生存和傳播的可能。

  (作者係中國科普研究所資訊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