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瑞士撮合美古之功鮮為人知

  • 發佈時間:2015-08-06 14: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8月3日文章】題:美國與古巴的中間人不為人知的故事(作者 約翰·赫德森)

  在美國和古巴恢復全面外交關係的7月20日,新開的古巴駐美國大使館一派歡快景象。樂隊演奏著古巴國歌,儀仗隊行進到使館前的草坪上,升起了古巴國旗。500名要人擠滿了這棟近一百年的建築,包括美國高級外交官、到訪的龐大的古巴代表團和美國議員。

  在同一天,不到兩英里以外,另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出現了,但沒有一名記者或媒體攝影師記錄下這個場面。瑞士駐美國大使馬丁·達欣登拿出一把螺絲刀,從瑞士使館的外墻上取下一個表明瑞士政府是古巴駐美國利益“保護國”的金黃色小牌子。

  隨著螺絲的轉動,在哈瓦那與華盛頓之間充當中間人54年以後,瑞士終於結束了這項工作。這是瑞士政府在另一個國家代表外國利益的最長時期。

  通過瑞士政府向本刊提供的一系列新文件,歷史學家正重新研究這個中歐國家政府在從古巴導彈危機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古巴大量難民涌入美國等事件中極為重要的作用。

  歷史學家、關於冷戰時期美國與古巴秘密談判的著作《古巴的秘密外交》的作者之一彼得·科恩布盧説:“這是一段豐富和不為人知的故事,瑞士政府致力於促進華盛頓與哈瓦那之間的外交和接觸、即便是在最敵對的時期。”

  像瑞士這樣的“保護國”的角色通常是很平凡的,主要是處理護照和簽證文件、轉達外交照會和照管相關國家的公民。但是瑞士的檔案顯示,在冷戰的艱苦時期,一代外交官與卡斯特羅和美國高級官員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使幾乎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場衝突降級。

  美國駐古巴使館的建築——位於哈瓦那海濱大道的一棟七層建築——能保存至今,就應特別感謝其瑞士前代管人。

  根據瑞士的記錄,古巴政府曾試圖在1964年將該建築國有化並將其變為漁業部。如果不是瑞士前駐古巴大使埃米爾·施塔德爾赫費爾的堅決抵制,美國可能已永遠失去對這棟宏偉的海濱建築的所有權。

  緊張的對峙開始於1964年2月2日,當時美國海岸警衛隊扣押了古巴的四艘漁船以及船員。為此,古巴切斷了關塔那摩灣美國海軍基地的供水,並採取行動佔領和沒收美國在哈瓦那的使館大樓。根據瑞士的檔案,施塔德爾赫費爾在此時親自進行干預。他閂上使館大門並宣稱這是外交財産,古巴方面休想違反《維也納公約》。他警告古巴人,瑞士會認為這是“最不友好、最嚴重的行為”。

  達欣登説:“施塔德爾赫費爾畫了紅線。如果他不在適當的時候採取正確的立場,情況可能截然不同。”在激烈的對峙後,古巴當局退讓了。

  看完瑞士政府的文件後科恩布盧説:“我認為最有趣也是最重要的是,瑞士人發揮的作用比代管人或‘保護國’要重要得多。在彌合冷戰隔閡、使華盛頓與哈瓦那更加接近的持續努力中,他們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受信任的談話參與者。”

  由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保持中立,瑞士在二戰中代表外國的經歷迅速增加,它接受了200多個授權,幫助交戰方與其不共戴天的敵人溝通。

  隨著單一民族國家之間的公開衝突越來越少見,除古巴以外,瑞士在世界其他國家的保護國授權日益減少。

  雖然瑞士在美國與古巴之間的外交努力幾十年來基本上沒有得到感謝,但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裏7月1日在維也納宣佈美國在古巴重開使館的演講中的確表達了對瑞士的謝意。克裏説:“我還想感謝瑞士政府,因為他們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50多年來一直在古巴充當美國的保護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