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惠民政策給力肉牛産業

  • 發佈時間:2015-08-06 07:29:34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盧松

  這些天,68歲的新野縣歪子鎮歪子村養牛大戶李豐軍顯得特別高興,縣畜牧局工作人員已經來養牛場做過詳細調查統計,根據2014年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實施方案,很快將對養牛場近一年內新增的小牛犢每頭補貼1000元,這讓他對今後搞好養殖場有了更大的信心。

  緊緊牽住母畜擴繁“牛鼻子”

  近年來,隨著人口增長、居民收入增加和城鎮化步伐加快,牛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市場供求偏緊。

  “母畜生産力水準低,是制約肉牛産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省畜牧局畜牧處處長高永革介紹,由於母牛養殖投資大、週期長、比較效益低,導致基礎母牛存欄數量持續下降,造成架子牛供應緊缺,牛源不足。“基礎母牛擴群對整個養牛業是關鍵的關鍵。穩定增加母牛數量,既是當務之急,也是治本之策。”

  去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肉牛補貼資金9.4億元,重點在15個肉牛主産省區的母牛養殖大縣啟動實施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作為畜牧業大省,中央安排我省資金1.4億元,是各省區中資金數量最多的省份,佔資金總額的15%。為把項目實施好,充分發揮政策“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我省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了《河南省2014年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實施方案》。

  按照方案,我省在30個重點縣(市)首先啟動實施該項目,其中包括尉氏、開封縣、洛寧、宜陽、伊川、郟縣、南樂、靈寶、澠池、唐河、社旗、新野、桐柏、柘城、沈丘、上蔡、確山、平輿、泌陽、汝南、汝州、鄧州、新蔡、杞縣、舞鋼、南召、太康、遂平、滑縣和永城。在這些區域內,農戶只要養殖10頭以上規模的基礎母牛,就有資格申請享受國家補貼政策。此外,全省範圍內肉牛基礎母牛存欄500頭以上的養殖場,不論養殖場分佈在哪個縣(市、區),只要按照有關程式申報、核查確認後,都有資格享受國家補貼政策。

  項目實施一年來,全省各地探索出一些好的經驗,建設了一批適度規模母牛養殖場(戶),擴大了養殖大縣母牛存欄規模,夯實了全省肉牛生産的良好基礎。以新野縣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全縣10—500頭養殖場戶新增犢牛4343頭;兩個存欄基礎母牛500頭以上的養殖場新增犢牛2635頭,其中科爾沁牛業公司新增犢牛2159頭、清水灣牛場新增犢牛476頭。

  養殖戶養牛越來越有底氣

  從2002年起,李豐軍以8頭母牛起家,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養牛場存欄肉牛200多頭,大部分是“十二黑”皮南牛。今年,李豐軍的養牛場新增牛犢80多頭。養牛場內有一大片核桃園,健壯的小牛犢在林下互相追逐,奔跑撒歡。牛犢的左耳上打著一個白色的耳標,右耳上有一個明顯的耳缺。

  李豐軍告訴記者,縣畜牧局技術人員陳風川分包養牛場,平時有什麼技術難題,打個電話,就馬上到府幫忙解決。從去年7月1日項目實施起,每隔2個月,縣畜牧局都會來養殖場核查新生牛犢數量,對出生的犢牛打耳標、打耳缺、拍正面和側面照,實行頭頭登記、頭頭照相。李豐軍邊説邊拿出一本肉牛基礎母牛擴群記錄表,上面詳細記錄犢牛出生日期及耳標號碼、普查日期,核查人員簽字等內容。

  新野縣畜牧局總畜牧師李巧珍介紹,項目實施以來,新野縣各鄉鎮按照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牛的原則,對全縣存欄母牛進行拉網式普查,對符合10頭以上母牛養殖戶全部登記。對符合條件養殖戶,由養殖戶自願申報填寫申請書,並與畜牧局簽訂擴群增量目標考核任務書。縣畜牧局要求工作人員每次核查牛犢時,必須做到“四見”,即見牛、見人、見標、見榜,必須按照規定動作做到一個程式都不少。每次集中核查後,各鄉鎮還會以行政村為單位對所核查的犢牛進行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同時,新野縣畜牧局還不定期帶隊抽查各鄉鎮母牛擴群增量項目開展情況,並要求養殖戶做到母牛和犢牛變化情況及時向鄉鎮(辦)防檢站報告。

  經過一年時間的宣傳、規範運作,各地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基本做到惠農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比如,新野縣全力抓好基礎母牛登記、繁殖配種、新增犢牛核查、補助對象公示四個關口,嚴格母牛檔案管理,做到縣有檔、鄉有簿、戶有表、牛有標。南樂縣為保障項目順利實施,重點對四個環節進行把關:把好數據核查關,確保工作公開透明,數據真實;把好技術服務關,確保到場到戶,指導到位,為牛群的健康養殖搞好全方位服務;把好檔案資訊關,建檔及時,規範細緻;把好資金管理關,做好前期各項工作,避免出現資金重復補貼現象……

  在項目的實施帶動下,各地養殖場戶對肉牛養殖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今年養牛場新産下的母牛犢,李豐軍一頭也不打算賣,全部留下做了種牛,只把生下的公牛育肥賣錢。“以前一頭牛能掙1000多元,現在能掙2000元到3000元。養牛能賺錢,能圓咱農民的發財夢。”8月4日,李豐軍高興地説,有了國家好政策扶持,加上有幾位客商準備對養牛場進行投資,對擴大養殖場規模更有底氣了。

  養殖場探索基礎母牛工廠化養殖模式

  在新野縣王莊鎮王橋村,遠遠望去,新野縣清水灣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內一排排藍色屋頂牛棚,掩映在綠色原野和樹木之間。走進院內,12棟牛棚被4個池塘間隔開來,碧綠的荷葉把池塘擠得滿滿的。牛棚內,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皮南牛站在食槽前悠閒地吃著飼料。

  清水灣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新合以前開過窯廠,2004年開始轉型,把原來開窯廠的荒地平整後用來養牛。他從10多頭開始起步,目前牛場存欄超過1400頭,其中母牛800多頭,每年出欄300頭到400頭育肥牛,大部分賣給科爾沁牛業公司做加工牛源,每頭1.5萬元左右。項目實施期限內,合作社新增犢牛400多頭。

  李新合告訴記者,以前牛場以養殖育肥牛為主,今年開始轉向建設母牛繁育基地。“一方面市場行情越來越好,價格一路看漲,養殖戶、屠宰戶、加工廠都來牛場買牛,牛源越來越緊張,必須有母牛繁育基地,才能保證養殖規模。另一方面,國家有了好的扶持政策,我們感覺肉牛養殖前景廣闊,發展母牛規模養殖更有信心。”

  如今,李新合的養牛場已發展成為南陽市最大的皮南牛繁育基地,並帶動王橋村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養殖母牛。63歲的王橋村村民李桂蘭和老伴在李新合的養牛場幫忙,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兒子、兒媳則在家管理一個小型養牛場,養了16頭皮南牛,公牛犢育肥後以每頭8000元的價格賣給新野縣科爾沁牛業公司加工,母牛犢留下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李桂蘭説:“以前兒子在江蘇打工,掙錢不多,離家還遠。現在在家養牛,並種了20多畝地,一年也不少掙錢,還能照顧家裏。”

  在王橋村,像李桂蘭這樣的養牛戶就有16家,養殖規模從50頭到100頭不等,散落地分佈在村莊周圍。“村裏養殖戶雖多,但養殖規模不大,且比較分散。”李新合説,下一步合作社計劃搞一個千頭養牛場,採用“公司+農戶”的形式,把村裏的農戶集中起來搞養殖,採用集約化、現代化的養殖模式,保障母牛養殖數量穩定。

  記者採訪了解到,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的實施,有力推動了全省肉牛産業的發展,像新野縣清水灣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這樣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或個人,都轉向了基礎母牛工廠化養殖模式。比如,新野縣科爾沁牛業分司存欄基礎母牛5903頭,今年新建成的3000頭皮南牛擴繁場,已開始陸續裝牛。濮陽市綠源畜牧實業有限公司現存欄基礎母牛768頭,比原來增加了208頭,增幅達到37%;項目實施期內,新增犢牛430頭,比擴群任務增加了30頭。

  作為畜牧業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肉牛等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已將發展肉牛産業列入“穩增長、保態勢”的重大專項,明確提出要把肉牛業作為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突破口來抓,這讓全省肉牛産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的持續實施,將有力地推動全省肉牛産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帶動更多養殖戶發家致富奔小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