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受進口冷凍肉衝擊,山東肉牛産業謀轉型——咱的優勢是打好“冷鮮”牌

  • 發佈時間:2015-04-14 10:08: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記者來到肉牛養殖大縣山東高青縣採訪,不時聽到這樣的説法:“現在市場上的牛肉分兩種,我們叫它本地肉、外國肉。外國肉一斤才20塊左右,而咱本地肉一斤的成本就三十來塊錢,咋跟人家競爭?所以,這兩年咱養牛基本上掙不著錢了。”

  山東省畜牧局有關負責人説,山東肉牛産業飼養管理方式相對粗放,出欄週期長,飼料用量多,導致生産成本不斷上升,進而傳導至整個産業鏈“負重前行”;而國外養牛業靠補貼等壓縮成本,使得國外肉製品形成較強競爭力。因此,在市場現狀的倒逼下,山東肉牛産業轉型勢在必行。

  養殖戶靠“微利”支撐運作

  省畜牧站副站長、研究員曲緒仙説,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加工企業、餐飲業、居民等消費環節逐漸青睞低價進口牛肉,國産牛肉市場份額減少,國內肉牛産業受到了進一步的衝擊。

  王慶國為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兩年,牛肉價格持續走低,現在當地一般毛牛價格為一斤11元,最好的犢牛是一斤15塊。而在2012年前,毛牛的價格一般能到14塊。一般育肥牛的出肉率為30%,就是説一頭千斤重的牛,剔除骨、血、內臟、皮毛等,能出300斤左右的肉。這樣算下來,一斤牛肉的成本價在一斤三十五六塊。而現在市場上也是賣這個價,我們辛辛苦苦養出來,就光賺個吆喝,只能靠賣牛的骨、血、內臟、皮毛賺錢,一頭牛只賺一二百元。”

  “現在買家都拿進口肉打壓我們,賣牛要不上價錢,養牛是微利經營。2014年是奶牛業的寒冬,如果對走私進口牛肉不加限制,國內肉牛業保不準是下一個奶牛業。”高青另一規模養殖戶梁少青説。

  産業轉型瞄準高檔優質牛肉

  記者來到位於高青縣的山東大地肉牛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現代化的飼料加工、肉牛繁育養殖、屠宰和精細加工車間等依次排列,從良種繁育到高檔牛肉銷售全産業鏈運作。

  總經理鄭孝國説,養殖環節通過良種、飼料統一供應,精細管理,沼氣發電及與有機杏鮑菇生産為一體的迴圈農業等方式,降低成本;銷售環節建立了高檔排酸牛肉冷藏銷售系統。

  現在,大地肉牛的主打品種“高青黑牛”,是通過現代生物技術結合常規育種技術,培育出的一個新型高檔牛肉新品種,體重可達1000公斤以上。高青黑牛牛肉紅白相間,成雪花狀,肉質具有獨特的口感風味,達到了世界頂級高檔牛肉水準。

  “大地肉牛的發展方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山東肉牛産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曲緒仙説,進口的低價牛肉,多是冷凍肉,我們的優勢在於優質冷鮮肉,我們的産業應向高檔優質牛肉方向進軍。

  我們的肉牛産業該如何發力呢?曲緒仙説,首先要健全品種改良和品係繁育體系,制定肉牛的品種選擇、雜交、選育等方法體系。要利用地方品種牛耐粗飼、抗應激性強、出肉率高、肉質口感好、脂肪沉積好等優點,採用配套雜交技術,實施肉牛良種雜交,建設肉牛繁育場和肉牛原種場。

  其次,推廣先進的飼養管理和飼料配合技術,強化專業服務,提升養殖效率是關鍵。與糧食生産、地力提升等宏觀政策結合,科學推進“糧改飼”;推進秸稈飼料化,形成適於肉牛養殖的經濟效益較高的飼料,探索精補料和農作物秸稈混合,推行全混合日糧配製技術;培養養殖專業人才,在面上帶動提升養殖技術。

  第三,大力健全牛疫病防控技術體系是保障。山東提出,要嚴把規模化牛場的選址和建設,加強交易流通環節疫病防控設施建設,完善獸醫服務管理體系建設,並對主要傳染病、常見病建立快速有效的防控診斷技術。

  第四,加強屠宰加工標準化建設,提升牛肉品質。通過牛肉評級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借鑒GMP、HACCP等國際品質管理體系,制定推行山東牛肉生産全程品質控制體系,提高牛肉生産水準、牛肉品質及市場競爭力。

  跨省産業對接是有益嘗試

  如果説山東是農區,肉牛養殖成本相對較高,那麼飼草資源豐富的牧區呢?記者來到內蒙古敖漢旗,旗農業局副局長李寶林介紹:“敖漢旗是草畜養殖大縣,但這兩年肉牛的效益下降,很多農戶開始棄牛養驢了。二者效益差不多,而養驢較養牛投入少,疫病少,好養活,這兩年價格穩中有升,養驢就成了養殖戶的自然選擇。”

  為此,敖漢旗政府順勢而為,日前與肉驢産業化龍頭企業——東阿阿膠天龍牧業有限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推廣肉驢良種,發展訂單養殖。“毛驢是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養殖業,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小。而且,通過對驢皮、驢肉、驢奶和驢骨等的綜合開發,農戶的養殖收益不斷增加。”天龍牧業總經理張向陽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