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盲目抽貸不利於化解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8-06 06:41: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銀行對資金運轉困難企業抽貸,近年常見諸報端,並被不少銀行當作防範信貸風險的“利器”。對銀行盲目抽貸的做法,社會各界與輿論廣為詬病,各級政府及企業曾強烈呼籲、各級金融監管部門也曾發文制止。但從目前看,效果不盡如人意。

  商業銀行盲目抽貸弊端已凸顯。一方面,可能加劇企業資金鏈斷裂速度,也無益緩解實體經濟融資貴、融資難困局。例如,聯保貸款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中小微企業向銀行貸款的主要方式,聯保圈中的某一企業因出現暫時資金困難而被銀行抽貸,就會形成“蝴蝶效應”,加劇互保鏈企業整體經營恐慌和資金困難。在溫州、福州等地,由銀行抽貸引發企業“跑路潮”和“關閉潮”等現象時有發生。

  另一方面,銀行抽貸雖讓銀行暫時收回了部分信貸資金,但從整體看,不是化解了風險,而是擴大了風險。因為對一家企業抽貸引發資金緊張的狀況會擴散,進而導致商業銀行對整個區域貸款規模進行縮減,造成信貸資金惡性迴圈,使本來可控制的信貸風險擴大。再者,容易滋生商業銀行嫌貧愛富的信貸行為,對企業資金困難原因缺乏仔細剖析,不與企業共同想辦法渡過難關。當企業出現資金困難時,就憑藉自身強勢地位抽貸,使不少原本可救活的企業因抽貸而經營困難;而當企業經營效益好時,又設法迫使企業多貸款,導致過度授信。

  銀行盲目抽貸危害不淺,且銀行也深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可為何仍屢禁難止?原因不外乎四方面:一是銀行拼業績思想作祟,貸款回收率高低直接與員工業績掛鉤,造成銀行為追求貸款回收業績而不顧企業長遠發展和經營情況,單方收回貸款。二是銀行短期經營思想嚴重,所有業績考核都呈短期化傾向,如利潤考核和風險控制流於短期化,而不考慮“放水養魚式”長期經營效益,使得抽貸現象層出不窮。三是監管部門缺乏嚴格監督措施和手段,在監督政策上多以“窗口”勸導為主,缺乏實際性監督懲罰措施,對商業銀行盲目抽貸行為未能形成有效約束。四是金融行業目前仍是一個相對壟斷行業,憑藉自身擁有的強大資金優勢,具有較強話語權和資金配置權。

  要從根本上解決銀行抽貸問題,需要各方同時發力。首先,商業銀行應提高思想認識,自覺增強社會責任感,把扶持實體經濟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與企業同甘共苦,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成為企業發展的“貼心人”。其次,監管當局應有所作為。在防止銀行抽貸上,由單一政策“窗口”引導向行政與政策並舉方向轉變,對只顧自身利益、不顧引發企業破産風險的抽貸行為實行嚴厲監管懲罰。同時,對配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不盲目抽貸、壓貸的銀行予以支援。再次,地方政府應建立風險分擔和風險補償機制,比如設立風險分擔基金、轉貸基金,給一些遇到困難的企業提供轉貸資金,釋放銀行恐慌情緒,穩定信貸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