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黎明新村:新房子裏的好日子

  • 發佈時間:2015-08-06 03:32:0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阮蓓

  大暑時節,迎著第一縷晨曦,四川雅安蘆山縣黎明新村村民楊虹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一家3口,沒有入住新村前靠打工生活,現在新村環境優美,辦了個農家樂搞生態旅遊,很巴適。”楊虹如此形容自己的生活。

  作為雅安“4·20”震後災區第一個啟動的重建項目,目前佔地面積350畝、聚居128戶村民的幸福美麗新村已全面建成,依託紅軍文化、根雕文化、民俗文化,通過開辦特色農家樂、鄉村酒店,打造一三互動産業鏈,成為山水蘆山、文化蘆山、幸福蘆山的美麗縮影。

  群眾為主體建成新房子

  坐落于羅純山腳、210省道旁的黎明村,距蘆山縣城僅1.5公里。2013年啟動建設之初,新村立足緊鄰縣城的區位優勢,挖掘區域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漢樊敏碑闕及石刻、烏木根雕文化底蘊,以“山水黎明、文化新村”為重建定位,對新村農房、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進行整體規劃,統領新村發展。

  “農房採取統規聯建,建房資金採用國家補助一點、銀行貸款一點、自籌解決一點的方式籌集。”蘆山縣委農工辦主任孟俊強告訴記者,採用坡屋面與平屋面結合的形式,房屋佈局前庭後院、錯落有致,既傳承川西民居風貌,又體現時代特色;而基礎設施建設則統規統建:統一規劃建設路網、供排水管網、排洪堰,完善村“兩委”活動陣地和教育培訓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文化體育中心、衛生計生中心、綜合調解中心、農家購物中心的“一陣地六中心”,滿足群眾公共服務需求。

  目前,“6+1”黎明村村民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火炬至黎明的一條集農業生産、農業觀光、休閒服務為一體的旅遊生態環線實現通車運作,通組通戶公路、林區小道、田間作業道、旅遊觀光道縱橫交錯,生態垃圾池、垃圾轉運站、公路及旅遊標識標牌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同時,在災後重建過程中,黎明新村把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基本尺度,依靠群眾智慧和力量建設美好家園——由群眾自主推薦、公開選舉的13名能工巧匠和威望較高的村民,成立了蘆山縣新村建設第一個自建委員會,實現由“代民做主”向“讓民做主”轉變。

  “率先探索災後重建業主委員會建設機制,成立村民議事會,負責協商、議定新村建設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孟俊強介紹説,自建委下設資金管理、材料監管、品質監管、綜合協調4個小組,從戶型選擇、資金監管、施工企業確定、建設品質監督到矛盾糾紛化解,業主委員會全程參與、全程監管,充分發揮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作用。

  據悉,作為災後重建新“管家”,“自建委”已在蘆山“遍地開花”,全縣40個農房聚居點全部成立自建委員會,成員達260人。

  生態為底色鼓起錢袋子

  黎明村幅員面積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00畝、森林4000畝,森林覆蓋率75%,綠地率達86%。保護、發展、利用好全村的生態資源,走集約智慧、綠色低碳的新發展道路,既是新村規劃定位,也是發展目標。

  “在産業發展方面,堅持農旅結合、産村相融,一方面依託自然資源稟賦,發展珍稀苗木、生態果蔬、林下養殖等特色産業;另一方面,依託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鼓勵農戶自建農家樂、引進鄉村度假酒店,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黎明新村村黨支部書記任俊德説,餐飲、娛樂、農耕體驗的農家樂已開辦4家,同時引進一家農村旅遊生態養老度假區,將把新村建設成集旅遊、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區域。

  通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村民自主經營的1000畝高山茶、300畝生薑等農業産業初具規模,3萬尾冷水魚養殖已經放養,珍稀樹種和花木栽種與自然林木結合的綠化、美化環境工程深入推進。村容村貌展新顏的同時,老百姓生活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新村一區,“蘆山花燈”等民俗年畫將一幢幢黛瓦粉墻的小樓點綴得分外美麗。一片片“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沃土已重新泛綠,茶葉觀光采摘園、農業主題公園、農業生態莊園、庭院休閒農莊佈局其中,讓昔日田園搖身一變為魅力公園。

  “流轉土地有流轉金,在園區務工有收入,投産後還有分紅。”村民王世全興奮地説,最重要的是,災後産業重建讓農村傳統的耕作模式得到改變,規模化種植、集團化經營的産業支撐,讓他們看到了未來高端農業引領致富的曙光。

  據統計,2014年黎明新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9500元,增速高於全縣5個百分點;2016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預計將達到11200元,實現年均增長1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