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焦:職業分類"吐故納新" 折射中國經濟社會大變遷
- 發佈時間:2015-08-05 18:43: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30歲以上人的記憶中,衚同里弄傳來“磨剪子戧菜刀”的吆喝聲,路上碰到推自行車賣冰棍兒的,漫天白絮裏連綿著“嘭嘭”的彈棉花聲,圍著老爆米花機既驚又喜地等那一聲巨響……
這些形形色色的職業有的已經消失,有的還間或可覓。日前,中國頒布了新修訂的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與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個職業、取消894個職業,共計減少547個職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産業結構調整升級,中國的社會職業構成和內涵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1999年版的職業分類大典中,“食具清洗保管員”還是一個被認可的正式職業。這一職業是指在餐飲服務場所進行食具、廚具、酒具等清洗、消毒保管的人員。在新修訂的版本中,這一職業已經不見了。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大陸餐飲服務業呈高速發展趨勢。其中,1992年,中國飲食服務業完成營業額1300億元,同比增長25%;而到2014年,中國餐飲業零售總額已實現27860億元。
更多的門店、更快的翻臺率,意味著傳統原始的食具清潔方式已無法滿足高效快速的要求。餐飲具集中消毒行業則應運而生。如今,在中國的飯店就餐時,揭去面前餐飲具外密封的薄膜已經成司空見慣的情景。
其他從中國社會消失的還有“唱片工”、“拷貝字幕員”、“收購員”、“平爐煉鋼工”等帶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職業。
“職業”一詞是對勞動的分類,是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創造物質、精神財富,並獲得合理報酬的工作總稱。
此間接受採訪的社會學專家表示,從上世紀末到現在這十多年,恰恰是中國和世界經濟社會都發生巨大變化的一個時間段,中國孕育了許多新興的行業,也淘汰了一些行業,職業分類的“吐故納新”恰恰反映了這一巨大變化。
在新增的職業中,“快遞員”最引人注目。無論是網上的各種段子,還是現實生活的各種接觸,“快遞小哥”已經成為中國人都市生活中無法離開的角色。
中國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大國,擁有6.68億網民,並已經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去年,中國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額16.39萬億元。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和龐大的網民基數帶熱了網路購物。由此,在新版職業分類大典中,“快遞員”成為中國1481個職業中的一分子。與之同享殊榮的還有在網際網路背後默默守護著其安全的“網路與資訊安全管理員”,這也是此次公佈的新職業。
截至2014年底,中國11萬公里的鐵路營業里程中高鐵里程達1.7萬公里,超世界高鐵營業里程一半。當年,中國有8億多人次選擇高鐵出行。
中國高鐵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上加速發展十年間,衍生了許多該行業中的新職業。“動車組制修師”即是其中之一,也是此次職業分類修訂中的新員,為中國高鐵走入國際市場貢獻著力量。
時移世易。還有一些職業為適應形勢開始調整和轉化,如“光碟複製工”“市話測量員”“話務員”等職業由於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等原因,相應調整和轉化為“音像製品複製工”“資訊通信網路測量員”“呼叫中心服務員”。
隨著時代變遷,“話務員”這一工作的職責從接收與發送電報,到人工連接電話通信兩端線路插口,再到如今中國人所熟悉的“客服專員”“坐席代表”等稱呼,這一職業已經成為“呼叫中心服務員”。
“呼叫中心”意味著原來的“話務員”已不僅是通信部門的專屬,許多企業、部門、單位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呼叫中心”以處理資訊查詢、諮詢、投訴等業務。而“服務員”這一稱謂更能直接反映該職業的定位。
第三産業服務業是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因素,服務業主導型經濟結構正在引領中國産業結構調整。從第三産業內部看,現代服務業增長較快。
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4%。在新修訂的職業分類大典中,“基金髮行員”“期貨交易員”赫然在列。
中國當前已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總體佈局之中,而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規劃或將通篇貫穿綠色發展理念與舉措。
迎來“生態覺醒”的中國涌現和迅速發展了一批綠色的職業,包括檢測、保護與治理、美化生態環境,生産新能源,提供高效交通運力,回收利用廢棄物等。中國此次修訂職業分類首次將127個社會認知度較高、具有顯著綠色特徵的職業標示為綠色職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職業分類對於適應和反映經濟結構特別是産業結構變化,適應和反映社會結構特別是人口、就業結構變化,適應和反映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特別是人力資源配置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