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價格不透明 傷了郵輪産業

  • 發佈時間:2015-08-05 03:29:3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梁建剛

  最近剛乘過郵輪的上海市民小曹有點鬱悶:兩人花1萬多元訂購了皇家加勒比海洋水手號的海景房,可是上船就發現差別,同樣的房間,有人比他便宜一千多元。

  近兩年,郵輪市場有一個怪現象:訂購越晚,價格越低,所謂“尾單”層出不窮。個別航次到出發前幾天,實際成交價甚至還可能低於旅行社的包船成本。皇家加勒比亞洲及中國區總裁劉淄楠表示,郵輪低價競爭是飲鴆止渴,不透明的價格導致市場混亂,傷害郵輪産業。

  郵輪市場成熟與否看價格

  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評價一地郵輪市場是否成熟,不能只看郵輪的航次或人數,必須深究郵輪産品的價格問題。

  算出成本其實並不難。國際上,郵輪行業是典型的寡頭壟斷行業,研讀幾家大型郵輪公司年報就會發現,其“總郵輪運營成本”基本在160至180美元,而郵輪業的行業慣例是,郵輪船票的定價基本貼合郵輪總運營成本。所以,船公司只有實現滿艙才能彌補運營成本,佔其總收入兩三成的船上消費才是其利潤。滿艙率因此成為所有船公司的目標,一般説來,都需達到100%至110%。

  若市場不好,在成熟的歐美市場,船公司便會主動降價銷售。但在國內,由於大量的旅行社包船,船公司旱澇保收,壓力轉移到旅行社。由此而來,市場就出現了某種病態:熟悉規則的消費者都在等“尾單”;利潤變薄的旅行社風險越來越大,頻繁地切艙給小旅行社,設計更多岸上購物環節,産品品質下降;船公司旱澇保收,培育市場動力不足,一味擴大供應量,市場風險進一步加大……這一系列行為最終導致旅行社包船動力越來越低,整個市場行銷模式發生調整。而船公司可能由於全年平均盈利變差,開始降低各項服務品質、船品質變差,甚至調整在中國市場的戰略部署。

  價格體系清晰透明是關鍵

  7月15日,皇家加勒比高調封殺踏破鐵鞋、旅遊圈、克魯茲等5家分銷商。劉淄楠表示,郵輪是一個大的消費場所,遊客吃飯、住宿、娛樂等都在裏面,品質至關重要。

  但問題是,記者在一份“兩艘郵輪2013至2014年度滿艙率”統計表中看到,兩艘郵輪一年間共開行66個航次,其中包船38航次,在旅行社包船航次中,最終滿艙率為70%至121%,而非包船的船公司散賣航次中,僅有一次達到85%,最低僅14.88%。“在中國,船公司自身行銷能力比較低下。”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論。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真正做大郵輪市場,必須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原則,最大程度擴大銷售渠道。上海港國際郵輪旅行社總經理徐玨慧覺得,應明確郵輪船票“票務代理”性質,讓更多代理商加入,充分利用末端銷售商的客戶資源,利用具備出境資質的大型旅行社資源整合,更好地打通需求與供給間的瓶頸。

  而對市場秩序最重要的,無疑是價格體系的清晰透明。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自2011年開始開發郵輪票務銷售服務平臺“郵遊通”,通過這一平臺,消費者一眼便能看到所有郵輪産品價格,並實現即時選艙和確認。“價格的透明永遠是市場規範化必不可少的一環,我們也希望郵輪市場能規範持續發展。”徐玨慧説。

  “上海郵輪經濟,從當初的消費者培育到現在的火爆,接下來郵輪公司、旅行社、管理者該思考如何發展成熟市場。”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欣梁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