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對歐盟貿易保護的能力不斷增強
- 發佈時間:2015-08-04 13:50: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布魯塞爾8月3日電(記者趙小娜)中歐建交40年來,貿易額不斷上升,中國目前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但近年來,在經濟低迷的環境下,歐盟有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限制中國産品進口的案件增加。中國方面則在積極應對,在政府層面加強與歐盟的協調和溝通;企業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也不斷提升,逐漸能嫺熟運用法律武器和貿易規則維護自身權益。
中歐貿易摩擦呈現新特點
目前全球範圍內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頗為常見。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從1995年WTO成立之日起至2014年底,“中國製造”遭遇反傾銷調查1052起,反補貼調查90起,分別佔同期總數的22%和24%。
在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案件中,歐盟是主要的發起方之一:反傾銷立案119起,僅次於印度和美國;反補貼立案9起,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之後,位列第4。據中國駐歐盟使團經濟商務參贊處的統計,歐盟對華貿易救濟調查近3年來數量保持在每年7起左右,並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首先,歐盟對華貿易救濟涉及高科技産品案件數量呈增加態勢。據歐委會《中國-歐盟經濟與貿易關係》報告,貿易摩擦最頻繁的五大行業為化工業、輕工業、冶金工業、機械工業和電子工業。並且,涉華貿易糾紛金額日益增大。以光伏“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案為例,涉案金額高達210億歐元。
其次,歐盟近年來開始更多采用反補貼措施,歐盟全部9起涉華反補貼立案集中發生在2009年以後。由於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可以更容易地利用反補貼措施針對中國出口企業。
再次,制裁措施的全球影響明顯增大。2014年歐盟對中國冷軋不銹鋼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並於今年3月宣佈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隨後,印尼、馬來西亞紛紛跟隨發起類似反傾銷調查,而美國、南韓等國家也可能跟進。
經濟低迷刺激貿易保護措施抬頭
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以來,歐盟各國經濟低迷、復蘇乏力,貿易保護有抬頭趨勢。長期處理歐盟涉華貿易糾紛案件的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余盛興説,在全球化浪潮中,歐盟部分産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下降,例如義大利皮鞋産業大多停留在小作坊階段,無法同規模化生産的大企業競爭。
而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産業升級和技術進步,中國産品與歐盟産品的競爭加劇。余盛興舉例説,在目前正在調查的取向硅鋼案中,雖然歐盟指責中國進口産品傾銷或享受政府補貼,但真正原因是産業技術革新後,變壓器産業更多采用高磁感取向硅鋼,而歐洲相關産業仍在生産傳統産品。
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措施抬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按照中國加入WTO時簽署的協議,到2016年12月,歐盟應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此,很多歐洲産業和企業抱著“最後撈一票”的想法,在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大做文章,甚至呼籲歐盟在明年底後繼續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應對貿易糾紛能力不斷提升
隨著歐盟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措施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持續增加,中國政府和企業也在逐漸適應和積極應對,建立了商務部、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商業協會及應訴企業“四體聯動”的應對機制。比起以前“被動挨打”的局面,可謂大有改觀。
中國商務部等主管部門積極組織應對並加大交涉力度,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歐盟對華發起貿易救濟調查的勢頭。在中歐領導人積極推動下,曠日持久的中歐太陽能光伏産業貿易糾紛得到妥善解決。我國各産業商會和協會的協調作用也在不斷加強。余盛興建議,相關部門應該鼓勵和推動企業自發和自願組成臨時特別團體,以應對國際貿易糾紛。
中國企業的維權意識也明顯在提高。中國企業越來越認識到,應訴是一種必要的“投資”。在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處理的案件中,廣東一家企業在歐盟對華塑膠袋反傾銷案中應訴,贏得了較低稅率。
德國貿易諮詢公司IDA位於布魯塞爾辦公室的負責人托馬斯·萊希特表示,雖然目前中國企業在歐盟應訴後勝訴的案例並不多,但積極應訴將為中國企業的合法經營和銷售活動爭取到更多“發言權”。隨著中國法律和企業界對歐盟貿易規則的了解不斷深入,預期未來勝訴的案例會越來越多。
中國駐歐盟的商務官員楊利軍表示,中國將與歐盟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歐産業間需加強對話與合作,爭取通過業界協商解決有關糾紛;中國出口企業也要進一步規範出口行為,防止集中低價出口,惡意競爭。中方應敦促歐方遵守世貿義務,及早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避免中國企業遭受不公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