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觀察:人民幣國際化“風正一帆懸”

  • 發佈時間:2015-08-03 10:5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8月3日電 題:人民幣國際化“風正一帆懸”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已啟動數年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目前正處於關鍵節點。

  根據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2015年6月,人民幣已從2014年1月的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躍升至第五位,僅次於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且與第四名的日元僅僅只有微小差距。

   全球佈局日趨完備 人民幣走出去勢不可擋

  “五年前,如果作為‘可自由使用的貨幣’,人民幣還有很大的距離,但現在無論是在國際現貨市場還是期貨市場的交易量上,(人民幣)都從十三位左右提高到第七、第八位。”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向中新社記者表示,預計未來幾年內人民幣將延續這一發展趨勢。

  支撐這一強勢國際化進程的重要“硬體設施”,是近年來在全球各大洲廣泛“落子”的人民幣清算行和各類人民幣清算安排。

  截至2015年5月末,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總規模約3.1萬億元人民幣,本幣互換協議的實質性動用明顯增加;在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覆蓋東南亞、西歐、中東、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地,支援人民幣成為區域計價結算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已屬於大勢所趨、不可阻攔。”前瑞士蘇黎世州銀行北京首席代表、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劉志勤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力可分為“物理”和“實體”兩大層面。

  “任何貨幣國際化的前提是必須要為各大洲主要經濟體所接受。目前人民幣清算中心在各國已基本覆蓋到了,這是物理化的具體體現,有利於上述經濟體的金融與貿易機構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他同時指出,“實體”上的體現則是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已上升至第五大貨幣,“這是非常重要的,它表明瞭人民幣的穩定性、可信度、可操作性,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了很好的物質基礎”。

  而業已啟動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以及今年內有望正式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專家看來,都將扮演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旗艦項目”,為其後續延展提供澎湃動力。

   加入SDR:“眾望所歸的結果”

  今年下半年,五年一度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評審是否將人民幣納入其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人民幣的國際化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看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仍與中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地位不相適應。

  “人民幣國際化其實是為全球提供一個公共産品,使中國多承擔國際責任,分擔美元責任,分散美元過度集中的風險。”他分析稱。

  “如果今年不加入(SDR),就要到五年後的2020年,這顯然太晚了,也和全球經濟發展進程不相適應。”徐洪才建議,可以不強求“一步到位”。“比如人民幣在SDR中佔的權重可以逐步增加,直到最終達到中國GDP佔全球的比重。畢竟我們GDP總量太大了,貨物貿易總量也是全球最大。”

  朱海斌亦認為,人民幣很可能是“有條件地”進入,即IMF給出一個希望人民幣在未來幾個月之內有哪些方面變化的清單,鼓勵中國在資本項目開放等方面進一步努力。

  而IMF方面已釋出“橄欖枝”。IMF總裁拉加德7月29日説,儘管近期中國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但IMF仍相信中國經濟“具有彈性”。“這些波動會影響到我們對SDR貨幣籃子的評估嗎?我不這麼認為。”

  “現在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徐洪才總結説。(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