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千億元熱錢涌入新能源車産業

  • 發佈時間:2015-08-03 09:31:52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能源産業成為“風口上的豬”,車企、網際網路企業、充電樁建設公司等都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這條全新的産業“鏈”製作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大蛋糕。有分析人士指出,若新能源汽車能夠穩步替代傳統能耗汽車,則整個産業的市場規模或突破萬億元。

  上游:新能源子基金刺激産業擴容

  與一般傳統汽油車不同,電動車大部分零部件核心技術都是由零部件生産公司掌握的。在純電動汽車的成本構成中,電力驅動系統,包括動力電池系統和電機驅動系統,成本佔比達到整車的50%以上。隨著新能源汽車不斷在國內普及與推廣,動力鋰電池上下游産業在新能源汽車的放量行情中獲益良多。

  根據工信部近日發佈的資訊,今年1月~6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産7.85萬輛,同比增長3倍。行業人士分析,處於産業鏈中上游的碳酸鋰、電機驅動系統需求旺盛。在上市公司中,天齊鋰業為鋰礦資源龍頭,正海磁材主營釹鐵硼和電機驅動系統,上半年預計增長85%~115%。

  産業需求旺盛的同時,各項政策利好更猶如一劑興奮劑。在此前的政策補貼中,僅僅補貼整車企業,卻忽視了掌握話語權的上下游産業鏈。7月初,科技部、財政部牽頭成立新能源汽車子基金,一期規模為5億元~7億元,主要投資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中與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産業鏈相關的優質項目。

  業內預計,在後續新能源汽車子基金成立、充電設施規劃出臺等政策推動下,業績彈性較高的産業鏈上游碳酸鋰、電機電控等細分産業,將進入業績釋放期。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上游公司紛紛加碼投資,做電池、電機或者材料的上市公司如駱駝股份杉杉股份銀河電子等,通過定增,進一步擴大規模,打通産業鏈上下游。而此前並未涉足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部分上市公司,通過並購等方式,希望涉足這一市場,享受政策紅利。

  中游:整車企業投入百億資金

  7月21日,江淮汽車披露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擬募集資金凈額不超過45億元,投向新能源乘用車。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5月份至今,就有比亞迪長城汽車力帆股份等多家上市整車企業宣佈定增以發力新能源汽車,擬募集資金凈額達到400億元。

  除了加大資金投入外,部分車企更是積極拓展市場。7月20日,上汽集團與萬向集團合資成立了一家新能源客車企業,並在杭州建立新能源客車生産基地,公司規劃目標為年産新能源客車5000輛。

  “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不能僅僅靠補貼。”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事實上,除了政策扶持之外,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是車企的目標,新能源被認為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下游:充電樁建設及運營空間巨大

  行業分析人士介紹,與傳統汽車的售後保養不同,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建設及運營蘊含著巨大的成長空間。據了解,2015年,全國計劃建成充電站數量達到1549個,建成充電樁達到24萬個。而截至2014年底,我國僅建成充換電站723座、充電樁2.8萬個,與規劃相去甚遠。2014年5月,國家電網宣佈放開充電站建設許可權,明確支援社會資本參與。

  受惠于新能源汽車的爆發以及充電樁標準的完善統一,充電樁運營及維護成為新的投資路徑。

  充電樁生産方面,奧特迅作為充電老牌企業,增發4.2億元搭建充電運營與雲平臺。力帆股份、萬馬股份等7月中旬先後發佈公告,佈局新能源充電站。而北汽新能源則參股特銳德,致力打造新能源汽車最大充電網路。目前,特銳德已在12座城市成立了汽車充電合資公司。最新公開資料顯示,特銳德建立合作城市最多,2014年年報計劃將在2015年底與40座以上城市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並成立合資運營公司。

  《中國製造2025年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突破100萬輛。從近期看,各地都在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開綠燈。如7月17日,廣州工信委就聯合100多家黨政機關、公共機構、本土重點企業舉辦了一場新能源汽車推廣大會,其目的是為了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普及。

  (據《資訊時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