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外怎麼診治“大城市病”:莫斯科建新城欲摘“世界堵城”帽子

  • 發佈時間:2015-08-03 07:3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表示,將儘量在市郊的新奧加廖沃總統官邸辦公;總理梅德韋傑夫放棄乘車改乘直升機上班。這是為什麼?因為莫斯科太堵了!

  莫斯科是世界最擁堵的城市之一。莫斯科市休金諾區市議會議員、城市項目基金會主席馬克西姆·卡茨認為,道路環境惡化是莫斯科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實際上,俄羅斯成為“世界堵城”的原因很多。

  城市原有規劃無法適應汽車大規模普及。在蘇聯時代,莫斯科城市規劃以低機動車保有量、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為依據,雖然市內道路相對較少,但運營了許多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線路,建成了四通八達的地鐵系統。在1982年只有5%的莫斯科人買得起汽車;但這一比例到2000年已達到30%。當私家車越來越多時,“城市與汽車的衝突”愈來愈嚴重。

  擴建道路反而加劇了擁堵問題。莫斯科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試圖通過修建和擴建道路以緩解交通擁堵,但經驗和隨後發展起來的交通運輸學已表明,這種辦法不可行——修建的道路越多,交通擁堵也就越頻繁。公路建設投資巨大本身就是個問題,道路也會佔用很大的空間,而且城市越大、道路越多,城市生活少了車就越麻煩,也就會促使更多居民去買車。這會導致無休止的惡性迴圈。

  公共交通發展滯後。城市居民選擇出行方式時會考慮三個因素:舒適度、成本和速度。要想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市政當局應該為公共交通提速降價,並保證舒適度不比私家車差。可現實情況是,長期以來莫斯科從未限制過汽車數量;即使在市中心,居民也可免費停車;人們甚至可以每天把自己的車停放在克里姆林宮的宮墻外。與此同時,電車路線逐漸減少,公共交通狀況越來越差,地鐵建設也停滯不前。

  國家路網設計不盡合理。比如説,經行莫斯科45%的車輛是轉机運輸,這也極大地加重了莫斯科的道路負擔。

  此外,莫斯科的人口過於集中。根據不同機構的統計數據,生活在莫斯科的人口有1200萬~150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

  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自2010年10月上任以來,一直在設法治堵,採取的措施有:重新啟動地鐵建設開建新線路、新地鐵站和公交換乘樞紐;開設收費停車場;提高違章罰款金額,違規行為罰金從300盧布提高至3000盧布;設立公交汽車專用道;購買新式電車,重新啟用一些電車線路;等等。這些措施有一定效果,但城市交通擁堵狀況仍在繼續惡化,“只是惡化速度比前任市長尤裏·盧日科夫在任時緩慢了一點兒”。

  為從根本上解決莫斯科的“大城市病”,緩解交通擁堵問題,俄羅斯和莫斯科市決定大動干戈、“雙管齊下”:建設新城區、建設繞城高速。

  2012年7月1日,俄政府決定從莫斯科西南郊的莫斯科州劃撥16萬公頃的土地併入莫斯科市,在這片土地上建設號稱“新莫斯科”的新城區。索比亞寧認為這對解決莫斯科擁堵這一老大難問題至關重要。他解釋説:“近200萬人每天奔向市中心上班,然後是下班。為什麼會堵車?就因為一切都太集中了,商業、辦公、政府機關、教育機構,全都集中在市中心。”索比亞寧表示,在莫斯科新區建成後,莫斯科市政府將成為首批搬遷的政府機關。

  根據莫斯科市建委的規劃,為避免市民每天上下班造成嚴重的交通擁堵,市政府計劃將莫斯科大環內現有的1150萬人口減少到850萬~900萬,其他人將遷往新區。新區將分為三個地帶,最靠近莫斯科老城區的是市屬及聯邦行政機關,其次是科研、教育和醫療單位等,然後是公園和休閒設施。

  建立“莫斯科新區”並搬遷聯邦行政機構這一構想,最早是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于2011年6月提出的。計劃目前正在穩步推進,該項目到今年7月1日恰好實施3週年。莫斯科新區發展局局長弗拉基米爾·日德金前不久表示,“莫斯科新區”計劃進展順利。該計劃將投入1800億盧布,其中大部分依靠企業融資和投資,剩餘部分由國家預算保證。

  為了疏解轉机車輛對莫斯科交通造成的影響,俄政府計劃在莫斯科州修建“莫斯科州中央環線”,減少莫斯科市大環路上行駛車輛。這項工程的總造價將高達3000億盧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