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除鄉鎮快遞盲點 農村電商發展插“翅膀”

  • 發佈時間:2015-08-03 03:35:56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期關注

  跟隨“快遞下鄉” 促進特色農産品進城(上)

  上半年,成都快遞業務量突破1.5億件,同比增長24.9%,在全國快遞前50強城市中居第11位,居中西部首位。成都快遞業快速增長,已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大亮點。而快遞業快速發展的背後,則反映著電子商務發展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今年5月22日,省政府辦公廳頒布了《四川省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電子商務深度融入農村雙向流通體系,並向全農業産業鏈擴張,帶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等現代農業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市也非常重視農村電商的發展,市政府主要領導在考察調研中指出,打通快遞進出鄉村通道實現雙向流通,讓農村居民的生活消費更加豐富,讓成都特色農産品流向全國、全世界各地。當然,農村電商發展離不開快遞服務的支撐。然而,因鄉村“散而遠”、快遞量少成本費用高、快遞貨源季節性強等因素,“快遞下鄉”面臨的問題成為全國各地的探索熱點。

  成都快遞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快遞下鄉”進展怎麼樣?在豐富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的同時,促進成都特色農産品進城方面探索出了怎樣的發展模式?“快遞下鄉”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産生了怎樣的意義?如何解決農村電商發展中的物流瓶頸?帶著這一系列熱點疑問,《成都經濟觀察》決定推出以“跟隨‘快遞下鄉’,促進特色農産品進城”為主題的觀察報道,旨在為“快遞下鄉”促進農村電商發展提供參考借鑒意義,讓成都特色農産品香飄更遠、更濃。

  7月下旬,市商務委公佈了我市首批農村電商示範縣。其中,經區(縣、市)申報、專家評審、公示等程式,蒲江縣被確定為2015年度成都市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區、市)之一。因此,本報記者率先走進蒲江縣,講述當地“快遞下鄉”和農村電商發展中的精彩故事。

  “今年春節後,全市各主要快遞品牌紛紛啟動了‘成都全境服務’工程,農村快遞服務覆蓋水準進一步提高。截至目前,成都實現了所有街道、鄉鎮的快遞全覆蓋。”昨日,成都市郵政管理局局長陳敬向記者介紹了成都“快遞下鄉”的最新發展情況。

  陳敬表示,“快遞下鄉”與農村電商發展相輔相成、雙贏發展。農村電商發展好,快遞業務量價穩定、有所盈利、競爭加劇,倒逼服務水準提升。快遞業務發展好,農村電商貨損率低、時效快、售後服務成本降低、信譽提升,進而促進農村電商發展提速。近一年來,伴隨著我市快遞下鄉工程的持續深入,全市鄉鎮快遞服務覆蓋率由70%提升至100%。

  掃除鄉鎮快遞盲點,既為豐富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提供便捷條件,也為農村電商發展插上“翅膀”,激發活力推動成都特色農産品進城。同時,伴隨“快遞下鄉”的深入,農村電商發展中正不斷涌現出新的機遇。

  看好未來趨勢與機遇

  快遞企業服務競相“向下”延伸

  成都電子商務起步早、發展快,城鎮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在西部地區均居於領先地位,成都市民消費觀念新、消費能力強,去年“雙11”期間,綜合各家電商平臺銷售數據,按消費金額排名,成都列全國城市第6位,其中成都雙流、郫縣分列全國縣級城市第4和第11位。

  市郵政管理局局長陳敬稱,我市電商消費快速成長的同時,本土電商銷售也迅猛發展,涌現出成都京東、成都蘇寧、新華文軒、1919等一大批骨幹電商銷售企業,良好的電子商務消費和銷售環境以及平原地理優勢為成都“快遞下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郵政局“快遞下鄉”戰略持續推進,我市著力引導各快遞品牌總部、駐蓉區域總部加大對我市鄉鎮、村社一級網路建設的扶持力度。過完今年春節,全市各主要快遞品牌紛紛啟動“成都全境服務”工程,不斷提升農村快遞服務覆蓋水準。

  目前,我市各主要快遞品牌(指郵政EMS、順豐及“四通一達”,下同)均實現了通過自有網路、業務代辦、轉郵政速遞等方式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派送,在自有網路覆蓋的鎮、鄉全面開通了攬收服務。

  陳敬稱,成都全市轄9區6縣4縣級市,共計有123個街道,193個鎮、鄉。截至今年4月底,郵政速遞或自建網點或依託郵政局所,實現了所有街道鎮鄉全覆蓋;京東在全市60%鎮鄉建設了京東服務站,實現了全市所有街道鎮鄉全部由自有派送員進行派送(部分鄉鎮由設在鄰近鄉鎮的服務站負責配送);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等在150多個鄉鎮(不含街道)實現了自有網路, 順豐也在100余個鄉鎮實現了自有網路。

  成都西部中通速遞公司副總楊帆稱,推進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是今年公司的一項重點工作,到今年6月底,中通速遞已率先實現了成都所有鄉鎮快遞網路全覆蓋。與此同時,中通速遞在四川的快遞網路鄉鎮覆蓋率也由去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30%,全省3000多個鎮已建成了中通快遞服務網點。

  “在‘網際網路+’國家戰略下,促進特色農産品進城是未來農村電商發展中的一大亮點,同時農村居民‘觸網’消費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快遞下鄉’是快遞業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也面臨著很大的市場機遇,這是公司為什麼要奮力延伸鄉鎮快遞網路拓展、搶佔先機的一大原因。”楊帆説,在推進“快遞下鄉”的過程中,公司不僅要求在快遞網路數量、覆蓋率的“量”上提升,而且還特別注重服務標準統一的“質”上見成效,所有鄉鎮快遞網路的價格標準與服務時效,與城市保持一致。

  整合資源降低成本

  “快遞之家”探索出創新發展模式

  根據市郵政管理局前期調研掌握的情況,我市各個縣城及縣屬經濟情況較好的鄉鎮,主要民營快遞企業均自建了網點,網路覆蓋已較為穩定成熟,這部分網點收派業務量較大,在保證網點生存基礎上已有一定盈利,部分網點甚至還有較大的盈利空間,為進一步規範發展提供了基礎。

  然而,距離縣城較遠、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的鄉鎮卻面臨一個比較現實而具體的問題:快遞業務量小,單個快件收派成本費用較高,而且運送特色農産品的季節性非常強。“派送一個快遞的收入一般為1元錢,到較遠的鄉鎮來回油費成本遠不止1元,所以各快遞企業若在這些鄉鎮自建網點,難以支撐其運營發展。”中通速遞蒲江縣區域經理羅偉説。

  市郵政管理局的調研結果也表明,各大快遞品牌鄉鎮網點快遞業務量差距較大,業務量隨淡旺季波動也較大。在經濟情況中等的縣城,各主要快遞品牌日均派件量均在500-2000件之間,日均收件量集中在100-1000件之間。這一部分網點主要依靠城鎮居民的消費派件,依靠當地的商業客戶攬件。在距離縣城較遠且經濟相對薄弱的鄉鎮,各主要快遞品牌日均派件量集中在30-200件之間,日均收件量集中在10-100件之間,這一部分網點主要依靠城鎮居民的消費派件,依靠城鎮居民的零散需求攬件。

  其實,在全國各地實施“快遞下鄉”工程中,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矛盾,如何解決較遠鄉鎮的快遞網路覆蓋問題,成為全國各地都在探索的一個熱點。2013年底,蒲江縣成佳鎮亮相的“快遞之家”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在市郵政管理局的引導協調下,由中通速遞牽頭,整合圓通、韻達、百世匯通等多家快遞資源,形成了“多家快遞如同一家”的經營模式,各快遞企業的收派件統一到“快遞之家”轉机,由“快遞之家”的工作人員負責各個快件的攬收和派發。如此一來,解決了各快遞企業自建網點的高成本費用問題,又讓當地居民收寄快件更加方便,快件也能夠及時派發到位和運送出去。

  目前,這一創新發展模式經過前期試點後逐漸實現了規範化發展,派件業務量也從起初的每天幾件增長到現在每天逾百件。緊接著,去年3月在蒲江縣大興鎮又成立了第二家“快遞之家”。國家郵政局曾專門考察調研這一運營模式,為探索全國推廣模式積累了經驗。

  融入農村電商發展

  成都正創建“快遞下鄉”示範路徑

  來自商務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農村電商發展達到了30%左右的較高增速。

  在陳敬看來,“快遞下鄉”與農村電商發展相輔相成,是雙贏發展的格局。農村電商發展好,快遞業務量價穩定、有所盈利、競爭加劇,倒逼服務水準提升。快遞業務發展好,農村電商貨損率低、時效快、售後服務成本降低、信譽提升,進而促進農村電商發展提速。

  據他介紹,伴隨著我市“快遞下鄉”工程的持續深入,全市鄉鎮快遞服務(在鄉鎮至少有一個提供服務的快遞品牌)覆蓋率由70%提升至100%,有兩個以上的快遞品牌鄉鎮超過了80%。

  “快遞下鄉”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去年省政府制定了《四川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三年內,在省級統籌規劃下,創建出一批具有典型帶動作用的示範縣,力爭在相關政策和體制機制方面有所突破。示範縣電子商務網購網銷得到快速發展,農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和農産品商品化率大幅提高,基本實現快遞到鄉鎮,配送到村寨,電商氛圍濃厚,配套體系健全,與‘三農’發展融合”。

  據了解,目前,我市郫縣、溫江、金堂等區(市)縣均在創建電子商務“示範縣”,各區(市)縣均對“快遞下鄉”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如郫縣提出,通過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牽頭,在物流配送調度中心統一運作的基礎上,整合各類快遞、第三方物流、企業自建物流資源,實行統一調度,建立順豐快遞到村級、社區服務點,本地物流到戶的便民配送體系。同時,市郵政管理局已開始積極與各區(市縣)主動對接,共同推進相關項目落地,力爭在全市率先創出一條“快遞下鄉”的示範路徑。

  “進城”的故事

  電商快遞一線牽

  成都鮮果全國飄香

  在蒲江縣大塘鎮五里村,熊波站在一大片獼猴桃果園前,不時翻看手機。炎熱夏季的烈日陽光曬在他身上,襯衫背心位置濕了一大片,他似乎完全沒有感受到,滿臉堆積喜悅,他對記者説:再過20多天,這些果子就變成錢了。

  熊波是五里村14組村民,他不時翻看手機是看微信、淘寶上有沒有新的訂單。“儘管這些獼猴桃還沒有成熟,但是今年我已通過微信、淘寶等電商平臺預售出去3萬餘斤了。”熊波説,他去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了5萬多斤獼猴桃,預計今年的銷量將超過7萬斤。

  站在田間地裏,四週是一望無際的獼猴桃果園。而像熊波一樣焦急等候獼猴桃成熟的村民還比較多。熊波稱,五里村14組有20多戶村民,其中有10多戶都在搞電商銷售自己種植的生鮮水果。

  生意越做越大 謀劃註冊成立銷售公司

  “以前,成熟的果子挂在樹上,要麼等待果販來收購,要麼就把採摘好的果子運到縣城去賣。”熊波説,現在則不一樣了,快遞企業入駐到鄉鎮,果農根本不用考慮運輸問題,自産自銷賣到全國各地,售價高且不愁銷。

  其實,熊波觸網農村電商時間不到三年時間,但是這兩年多裏他的電商生意是越做越大。“第一年只賣了幾千斤,第二年(即去年)卻賣了5萬多斤。”兩個年頭如此大的銷量差異,讓熊波既感到詫異,又認識到了電商銷售平臺的神奇。

  熊波稱,他與妻子一起做了6年多的服裝零售生意,現在他們夫妻倆棄掉服裝生意全心投入到農村電商中。由於生意越做越大,他現在正謀劃註冊成立一家網路銷售公司,專注于當地的特色農産品網路銷售,向規範化、專業性方向發展。熊波坦承,沒有公司平臺運作,網路銷售過程中會有一些局限性。

  20多戶居民有10多戶搞“電商”

  在熊波看來,之所以從從事多年的傳統服裝生意向銷售農産品轉型,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快遞下鄉”後快遞網路覆蓋到鄉鎮,收寄快遞都十分方便,運輸時效快;二是從事網路銷售要求並不高,一部電腦或在手機上就可以進行銷售和接受訂單,而且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直接面對消費者,提升了農産品的利潤。

  他把這些農産品銷售出去,主要精力則放在採摘包裝和網上推廣兩個環節上,根本不擔心運輸方面的問題,採摘好的果子根據訂單包裝好後,“一個電話就通知快遞企業來運了,基本上三天后就可以送達顧客手上。”

  也正因為快遞運輸的便捷,加上網路銷售獲取利潤收入更多,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農戶“觸網”自産自銷。“以我們隊上為例,全隊共有20多戶村民,現在有10多戶都在從事網路銷售,通過微商、淘寶、天貓、京東等網路平臺銷售自己生産的新鮮水果,不僅如此,其他隊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整個村已發展成‘淘寶村’‘電商村’了。”

  中通快遞蒲江縣區域經理羅偉稱,每年的8月份至次年3月份是鄉鎮快遞網路非常繁忙的季節,因為這段時期正是各村出産盛銷生鮮水果的時候。

  放棄IT白領工作回家開網店

  在蒲江縣城一條巷道裏,緊鄰中通快遞網點的一個不大店舖裏,一堆生鮮水果的包裝箱壘及天花板。年輕小夥羅波正和他的同事坐在電腦前忙碌著,電腦桌下面則放著一大沓等待列印的快遞單。

  羅波現在已是蒲江縣裏的“名人”,去年他的生鮮水果網店因銷售額超過200萬元,而一舉獲得蒲江縣政府頒發給他的“電子商務網路行銷優秀企業”稱號。辦公室墻壁上挂著這一榮譽牌。

  畢業于成都工業學院電子技術專業的羅波,2008年畢業後就先後到上海、重慶、成都的知名品牌IT企業上班。然而,羅波始終沒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幹,總感到有一些空虛。“有一天,我提議要不開一家淘寶店,得到了妻子積極響應。”

  2013年年底,羅波的淘寶店正式上線。剛開始,他兼職在網上“試水”銷售橘子、獼猴桃之類,上線初期,每週就有幾個單的銷量。後來,訂單量越來越多,僅去年一年就銷售了3萬多單,銷售額達200萬多元。

  目前,羅波在淘寶、天貓均開設有專門的店舖銷售生鮮特色農産品。今年年初,羅波辭掉在IT企業的白領工作,全心投入到自己的電商生意中,踏上創業歷程。羅波説, 目前他在蒲江縣成立了“蜀蒲人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吸納了不少種植農戶為其社員,既保障電商商品的品質,又確保了電商貨源供應。

  “下鄉”的故事

  快遞網路駐鎮鄉

  農村電商“吃香”

  蒲江縣成佳鎮的居民劉小姐取到自己的快件後,迫不及待地拆開看了看,感到很滿意。這是她4天前花69元在網上“淘”的一條裙子,“現在收貨非常方便,我經常在網上購買服裝、化粧品等。”劉小姐稱,她是最近兩年才喜歡上網購的,以前雖然也喜歡網購,但是因為鎮上沒有快遞網點,收取一個快件要麼往縣城跑,要麼多等一週時間快遞企業集中派送到鄉鎮。她感嘆稱,這兩年鄉鎮快遞服務變化的確比較大,不僅在家門口可以收寄快件,而且也催生了不少農村電商的創業機會,鄉鎮上不少人開始“觸電”“觸網”自産自銷特色農産品,而且有的人生意越做越大。

  收派件時效快 外地也來“搭車”

  “現在,平均每天的派件量能夠達到100多件。”蒲江縣成佳鎮“快遞之家”的快遞員張瀟説,剛成立的時候,一天只派送幾件貨。“快遞之家”是我市“快遞下鄉”過程中整合資源而形成的鄉鎮快遞運營模式,成佳鎮這家“快遞之家”于2013年底成立,為全市第一家“快遞之家”。

  張瀟稱,最先這家快遞網點只經營中通快遞,後來其他快遞企業找到他們,希望能代理他們的快遞業務。於是,“快遞之家”就亮相於成佳鎮,除了負責中通快遞的收派件,還代理圓通、韻達、百世匯通等其他快遞企業的收派件。

  短短半個小時內,記者看到有近10人陸續前來收寄快件,其中以收取快件居多,他們在網上下單後基本上四五天就能收到貨。“鎮上及附近兩公里內的,我們都是送貨到府,只有較遠的鄉村及無詳細地址的快件,我們通過電話和短信通知他們到府取件。除了到府來取的,其餘的快件幾乎是貨到當天派送到位。”張瀟説。

  成佳鎮盛産茶葉和水果,所以收件也是以這些貨物為主,運送出去的快件寄往全國各地。張瀟稱,每天下午5點左右,這些快件就會被集中運送到蒲江縣城轉机,當天就會被運到成都。

  正因為時效快,附近的雅安聯江、名山、茅河、馬利等地也趕到這裡來發貨,“如果他們在當地發貨,會被運至雅安市轉机,運輸時效至少要晚一天。”不僅如此,這些地方的居民網購的貨物也會指定派送到這裡,不僅收件快而且也方便。

  從快遞員到做快遞店“老闆”

  成佳鎮“快遞之家”的模式,因整合資源解決了快遞企業自建服務網點高成本問題,同時也方便了鄉村收寄快件,這一模式很快得到了效倣和推廣。去年3月,第二家“快遞之家”亮相於蒲江縣大興鎮。

  在大興鎮“快遞之家”,店內一角落裏堆放了一大堆空紙箱。店老闆易雲豪説,這些空紙箱都是從鎮上一家超市收集來的,主要為即將上市運送的獼猴桃包裝做準備的。談及回到老家開快遞店,易雲豪自己也感到很意外和偶然。以前,他在西安打工,是一家快遞企業的快遞員,他完全沒有想到從事這個職業成就了他創業。

  有一天,西安這家快遞企業的區域經理突然問他:你家鄉的鄉鎮上有沒有快遞企業?易雲豪問父母得知並沒有。“那你還不趕快回老家去開一家快遞店!”經理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他隨後辭掉工作回到家鄉,依託他家在鎮上的住房和鋪面創辦了“快遞之家”。

  目前,易雲豪的“快遞之家”代理著中通、圓通、百世匯通三家快遞企業品牌的快遞業務。易雲豪稱,快遞服務延伸到鎮上後,當地居民確實體會到收取快件便捷,加上現在網路服務也發達,網購的人也越來越多,快遞業務量增長非常快,目前在鎮上還有另兩家快遞企業也自建了服務網點。

  易雲豪説,當地盛産獼猴桃、橘子等特色農産品,由於快遞服務延伸到家門口,當地的農村居民都紛紛開起了“網店”,通過網路自産自銷這些農産品,接到訂單後就通過快遞運送到客戶手中,“特別是去年開網店銷售農産品的增長特別多。”隨著當地農産品通過網路銷售的佔比增大,也提升了快遞服務的需求量,快遞收件業務量迅速猛增。一年下來,易雲豪當快遞店老闆比他做快遞員的收入要高出許多。

  目前蒲江每年零售批發電商銷售額達1.3億元

  成都西部中通速遞公司副總楊帆稱,“快遞下鄉”的業務量的確有很強的季節性,而且快遞業務量單向流通性比較明顯,相比于城市的收派件業務量,缺乏平衡性,而依託“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鄉鎮快遞業務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正因為如此,中通速遞加大了“快遞下鄉”服務的拓展步伐。截至今年6月底,中通速遞已實現了成都所有鄉鎮的全覆蓋,全省的鄉鎮覆蓋率也由去年的10%提升到了30%,而今年的目標是實現全省鄉鎮覆蓋率達50%以上。

  “最近兩年,蒲江縣的電商經營者增加特別明顯,截至目前,全縣從事電商的個人和企業逾千。”蒲江縣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王曉軍稱,蒲江縣最早的電商始於2008年,現在通過農村電商銷售生鮮水果、茶葉等當地特色農産品的異軍突起,目前每年零售和批發的電商銷售額達1.3億元,其增長速度非常快,而起初的每年銷售額僅幾十萬元。

  王曉軍表示,蒲江縣農村電商迅速發展,一方面離不開政府部門對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支援和鼓勵;另一方面“快遞下鄉”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服務支撐保障,快遞服務網點覆蓋到各鄉鎮,電商從事者在快件配送上根本不用花過多精力,一個電話快遞企業就可以到府取貨配送,而且配送時效也非常快,全國各地的消費者網上購買蒲江縣特色農産品的體驗感受非常好,從而進一步促進了特色農産品進城。

  本報記者 楊富 攝影 劉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