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行唐縣多途徑盤活資源 全方位提升農田利用效率
- 發佈時間:2015-07-31 08: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先是一片荒山禿嶺,如今已是錯落有致的層層梯田;平原裏“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糧田成方連片;村莊周邊白色溫室大棚整齊排列……這就是河北行唐縣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後出現的景象。近年來,行唐縣通過有效開發荒山荒坡、大力改造中低産田、發展設施農業等途徑,使全縣農田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行唐縣“五山二坡三分田”,全縣土地面積144.9萬畝,其中荒山荒坡荒灘等未利用土地38.5萬畝,如何讓這些沉睡的土地資源煥發新生機?該縣根據國家土地整理政策,在山區、丘陵、平原共實施土地整治項目54個,其中已竣工驗收項目27個。通過對項目區墊鋪深層土、開展水、電、林、路綜合整治,3年來行唐共整治土地1.8萬畝。南龍崗村村東有一塊1390余畝的荒沙灘,2013年,行唐縣把這裡列入土地整治項目,並進行了高標準開發。村民們在荒沙灘上鋪上了50釐米厚的好土,還進行了水、電、路等配套建設,如今這裡已成為一年兩季、旱澇保收的良田。
土地重新整理後,行唐縣原來這裡一塊、那裏一片的荒山荒坡“邊角料”,變成了集中連片的層層梯田,不僅加速了土地流轉,也倒逼傳統農業産業轉型升級。總投資13.5億元的神樹灣生態農業開發項目和總投資22.33億元的團山紅生態農業産業園項目就是依靠土地流轉在荒山上建設起來的現代農業生態園區。
團山紅生態農業産業園所在地原先是荊棘叢生的荒坡野嶺。經過幾年的整治開發,現在整理出水準梯田2582畝。“立足這裡的土壤優勢,我們瞄準特色種植,打造精品農業園,去年種植了30畝富硒黑花生、100畝優質穀子和400畝玉米,效益挺好的。”團山紅項目負責人介紹説,“今年我們擴大種植規模,種植400畝穀子,100畝富硒黑花生,1500畝紫薯及小雜糧,推廣地膜種植技術,生産的都是綠色無公害農産品,預計收入不低於500萬。”
行唐是全國産糧大縣,但有中低産田23.5萬畝,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51.4%。如何提高土地産出率,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該縣從全面提升農業綜合保障水準、打造糧食核心産區出發,重點實施了中低産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田間工程等項目,強力推進中低産田向高産田、穩産田邁進。
“縣裏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方法進行中低産田提檔升級,近年來,先後投資1575萬元,在習村、董磁溝、賈洛營等地的項目區內,修建機耕路1.3萬平方米,在旱田中鋪設地下防滲管道23.8萬米。”行唐縣農開辦副主任張志偉介紹説,“我們在高標準農田改造中畝均投入1300元,全面提升項目區農業綜合保障水準,如今全縣高標準永久性良田已達到30萬畝以上。”
為了讓有限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效能,行唐的一個重要做法是發展設施農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行唐縣出臺了《大力扶持設施蔬菜發展的設施意見》,推行專業合作社引領等設施蔬菜産業化經營模式,建設4個千畝白色長廊基地;安排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援白色長廊基地建設。去年行唐縣確定對集中連片新建日光溫室10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5000元;貧困村農戶發展設施蔬菜貸款5萬元以內的,給予年利率5%的貼息。
優惠的獎補政策激發了農民發展設施蔬菜産業的熱情。獨羊崗鄉東差取村劉小五是一個投資發展設施蔬菜的大戶。去年,他流轉了210多畝土地,投資600多萬元,建起了35個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我們請專家對土壤做了化驗並進行改良,新建的鋼架拱棚引進的是山東壽光的先進技術。我們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的種植要求進行生産,建起了先進的智慧化育苗大棚。”劉小五説,“經過精細管理,我們生産的蔬菜口感非常好,市場上供不應求。去年一個大棚收入3萬多元。”(經濟日報記者雷漢發、通訊員申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