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航客機失事之謎到了揭曉時?

  • 發佈時間:2015-07-31 01:30: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付毅飛

  一塊被海浪衝到法屬留尼汪島海灘上的飛機殘骸,是否預示著馬航MH370客機失事之謎到了揭曉的時候?

  馬來西亞交通部副部長30日發表聲明稱:基本可以確認,這些殘骸屬於一架波音777型客機。有報道稱,目前全世界僅有一架該型號飛機在海上失蹤,正是MH370航班。

  不過《中國航空報》航空專家張寶鑫認為,要等調查人員到現場進行勘察鑒定,或將殘骸送到專業機構檢驗後,才能得出準確結論。

  張寶鑫表示,飛機每個部件上都有編碼,可能來自飛機製造商,或是航空公司,雙方均存有編碼檔案。因此找到編碼,通過編碼檔案進行比對,是確認殘骸“身份”最直接的方式。

  據報道,此次發現的殘骸上印有“BB670”字樣。有國外航空安全專家認為,這既不是飛機註冊號,也不是序列號,但可以為認定工作提供依據。

  除了編碼比對,張寶鑫表示還需要多方專家進行現場勘查,分析殘骸的結構、材料等,判別它是出自波音,還是波音委託其他廠家製造,甚至是否為別的廠家仿製。他説,做出這個結論要慎重,但並不難,估計只需一週左右時間。

  如果該殘骸確實屬於MH370航班,下一步將對其展開詳盡的分析。張寶鑫説,調查人員會分析它如何從飛機上脫離,以判斷飛機當時的狀態是在空中解體,入水時解體,還是以相對完整的狀態沉入海底。

  據報道,該殘骸很可能是波音777客機的襟副翼。中國商飛公司一位助理工程師向媒體表示,襟副翼與機翼連接並控制其開閉的作動器接頭被整個撕掉,這需要非常大的衝擊力才能做到。襟副翼在全開的狀態下更容易在墜海時被撕裂下來,因此不能排除飛機在海面實施迫降的可能性;長期關注航空航太的留美科研人員石豪認為,從襟副翼橫向造型較為完整來看,即使飛機不是在迫降,也説明飛機入水時很可能沒有發生劇烈滾轉而導致變形。

  同時張寶鑫表示,通過海洋侵蝕程度,可以判斷殘骸入水的時間;對殘骸上的附著物,甚至是否有魚類咬痕進行分析,也可能得到線索。要是能根據洋流推算殘骸來自哪,“順藤摸瓜”找到更多殘骸,將為還原真相,解開MH370失事之謎提供更多證據。

  如果人們能找到新的線索,新一輪MH370搜救工作將會展開。張寶鑫估計,開展大規模海上搜索的可能性較低,首先可能會通過高清晰度的衛星圖片進行分析,有更確鑿的發現後,再出動海上力量進行搜索或打撈。

  對於衛星能起多大作用,航太專家、中國航太科工二院二部研究員楊宇光態度謹慎。他説,雖然衛星的觀測範圍比飛機等廣闊得多,但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並不像人們期望的那樣“無所不能”。

  首先制約衛星的是數據傳輸。楊宇光表示,解析度越高,像元數越多,積累的數據量就越大。目前衛星數據下行主要依靠無線電手段,傳輸速率較慢,數據傳輸量有限。鐳射通訊等方式雖然傳輸速度快,但並不成熟,且遇到陰雨天氣會受較大影響。

  其次是供電。楊宇光説,衛星對地面拍攝時,往往不是受太陽照射最好的姿態,能量供應並非最優。因此有些衛星在一個軌道週期內只能觀測一段時間,一旦超出,電力供應可能跟不上。

  同時他表示,光學衛星對光照、天氣條件要求很高;雷達衛星雖然能全天候成像,但觀測載荷在工作時會産生很大熱量,需要長時間散熱,這也限制了它的工作時間。此外,殘骸隨著洋流不斷漂動,也可能與圍繞軌道旋轉的衛星“失之交臂”。

  楊宇光認為,如今回頭查閱以往的衛星數據,工作量龐大、任務艱巨。“如果能算出比較確切的搜索範圍,衛星有可能對尋找MH370航班發揮作用,但作用多大,現在很難説。”他説。(科技日報北京7月30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