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田回應:産品還需精細化 30日交易額近百億
- 發佈時間:2015-07-30 17:2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7月30日電85後CEO創業4年,員工超3000人,每天幫農民交易農産品價值3億元,全年交易額1000億元,一夜之間,農業電商的獨角獸企業浮出水面,也迅速引發了業界的各種議論……“一畝田”到底是誰?在做什麼?為什麼交易額這麼驚人,是不是一個騙局?
7月30日下午,一直保持低調的農業電商一畝田公司首次公開召開媒體溝通會,副總裁李國訓向在場的40多家媒體釋疑,並披露了公司成立4年的種種艱辛,以及目前的業務流程、現場圖片、交易案例。
針對一些媒體質疑的數據詭異問題,李國訓坦承,一畝田網站確實還有一些産品和數據不夠完善。一畝田真正啟動農産品B2B交易只有一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公司一直在升級産品,APP平均每兩周迭代一次,版本數多達100多個,每次新版本工程師都會發佈一些測試數據。PC網站更新相對較慢,還是去年6月份的版本。即使是現在,一畝田APP和網站依然還可以發現不少Bug。這一情況將隨公司技術實力增強而不斷改善。
在溝通會現場,李國訓還展示了過去一年的交易後臺數據。數據顯示,一畝田從6月22日至7月21日,幫助農民賣掉農産品金額達96.3億元——日均3.2億元。
一畝田的商業模式是:線上APP為農産品生産者和批發商、採購商提供供求資訊服務,線下為雙方提供交易撮合活動,不僅解決了農産品交易資訊不對稱的難題,由於一畝田同時擔任第三方資金擔保平臺,交易雙方互不信任的問題也由此找到出路。此外,一畝田還針對交易雙方提供免費的行情、大數據、研究報告等農業資訊服務。
據李國訓透露,目前國內農業電商服務大多覆蓋在城市領域,解決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電商非常少。一畝田的出現,正在努力解決農村三個長期的“不可能”,使其成為“可能”:一是讓農民接受資訊化培訓,二是用網際網路大規模賣掉農産品,三是用網際網路幫助農民增收。
“在我們這兒,農民幾乎沒人不知道一畝田。”一畝田陜西大荔辦事處負責人任國傑説,去年10月他才買的新車,最近3個月內就跑出了6000公里,“要處理周邊村裏的培訓、農産品交易、大數據調查,每次來回就是三四百公里。”
一畝田也被稱為“腿上沾著泥巴的農業電商”,類似任國傑這樣的一畝田員工,一畝田目前已經有3100人,其中2500人分佈在全國各個産地的田間地頭和網點。按照李國訓的描述,一畝田産地員工在農村主要做幾件事:一是手把手教育農戶使用智慧手機和學會上網,每個農戶平均每週拜訪2次;二是幫助他們使用APP查看全國和本地行情,併發布供應資訊,三是全國範圍尋找合適的採購商,並幫農戶分揀裝箱裝車完成交易。
李國訓認為,解決中國三農和城鄉二元化存在的問題,關鍵是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因為資訊和教育水準的不對稱,會導致人們收入不平等,進而導致社會地位的不平等。一畝田計劃未來三年內投入全部資源,在國內深耕1000個農業縣,幫助當地農民掌握資訊化手段,幫助農民靠網際網路增收,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從今年年初開始,一畝田也幫助全國農戶解決了大量滯銷問題。5月,陜西大荔數千噸紅杏滯銷;6月,周至大量油桃滯銷牽動人心,還有此前陜西乾縣的大蔥、海南東方市的玉米、宜昌市長陽縣的柑橘、福建閩清縣的雪柑……據李國訓介紹,從今年1月到7月,一畝田在全國各個縣域解決大規模農産品滯銷事件超過60多起,幫助農民挽回損失超過6000萬元。
李國訓還表示,一畝田可以有效解決農産品滯銷問題,但絕不是為了滯銷而來,甚至也不是為了農産品交易而來。一畝田的願景是創造農業新文明。“雖然幹農業電商非常難,一畝田也並不完美,但至少我們一直在默默耕耘。中國農業不會因為一家公司就能脫胎換骨,也希望所有媒體和企業能更多關注農村,關注農業和農民生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