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真人秀怎樣才能“名利雙收”?

  • 發佈時間:2015-07-30 03:33:09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 王琳琳 郭敬丹

  仲夏,網傳一月有餘的“限真令”終於來了!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發出通知,要求真人秀節目摒棄“靠明星博收視”的錯誤認識,擺脫引進境外版權的“路徑依賴”,不能把節目辦成“有意思、沒意義”的無聊遊戲,對低俗有害的真人秀節目,堅決查處糾正直至取締。

  “發令槍”已鳴,國內百餘檔娛樂類真人秀面臨“可能有意思、但沒意義”的含金量檢測。贏了收視、賺了票子的真人秀怎樣才能走出“拼大咖、購版權、搏出位”的製作“俗套”,迎來“名利雙收”?

  統計顯示,2015年,國內真人秀節目將達到200檔,是去年的5倍。粗略估算,如果按一檔真人秀一季播出13期、每期90分鐘計算,這相當於觀眾“不眠不休”,也要5個多月才能全部看完。

  除節目數量呈“井噴之勢”,真人秀的題材也幾乎到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地步:撕名牌、開飛機、宿軍營、比歌喉……五花八門的真人秀場,“模式雷同”的問題如影隨形。

  “從《極限挑戰》《極速前進》《真心英雄》等明星挑戰類節目,到《衝上雲霄》《壯志淩雲》等明星航空類節目,再到《我們相愛吧》《為她而戰》《出發吧愛人》等明星婚戀節目,我怎麼總感覺,拿著遙控器、傻傻分不清!”上海大三學生李楠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抱怨道。

  明星,是許多真人秀節目的“金字招牌”;大咖,意味著話題、吸引力,也帶來收視率的基礎;如若再加上引進國外成熟的真人秀製作、包裝團隊,可能這就是“討巧觀眾”的捷徑。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從國外購買版權引進節目能夠降低創新成本,但要與本國文化進行融合創新,才能避免因“水土不服”而帶來的“曇花一現”,其中的關鍵,就是節目的“價值觀”。

  《爸爸去哪兒》的總製片人謝滌葵認為,一檔節目如果價值觀好,就不僅僅是娛樂節目,還可以給觀眾在意識上留下深刻的印記,甚至影響國人的行動。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喻國明表示,借鑒創新是必經階段,但借鑒了還要進行“中國化”,才能在市場中有所收穫。

  喻國明舉例,東方衛視今年暑期播出的《我去上學啦》,版權引自一家南韓電視臺,“但南韓版本中有很多戲謔、搞笑的元素,引進後,中方在原有基礎上加入更多青春體驗、教育反思類元素,這就是一種比較地道的‘本土化改造’。”

  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認為,真人秀節目在追求高收視率的同時,還應當搭載更多價值內容,併為其注入更深遠的精神內涵和社會意義,在體現社會價值的同時,獲得更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