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犁橋村:夢裏水鄉古韻新貌

  • 發佈時間:2015-07-29 03:31: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丹丹文/圖

  站在安徽省銅陵縣西聯鄉犁橋村村口,就能從畫著水墨畫的白墻上,一覽全村的水鄉美景。犁橋村位於西聯鄉中部,水域面積達650畝,是個美麗的水鄉村莊。自2011年開始,中心村村道路口先後繪製了480平方米的文化墻,內容多種多樣,包括宣傳黨的政策、農業科技、尊孝禮道、計劃生育、安全防範、法律法規等,目前基本實現“有墻就有畫”。

  犁橋村的大變化始於近十年,那時開始的改水、改廁、房屋四旁整治等,給農民上了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課。特別是2005年開始的農村“村村通”工程建設,以及後來的組組通、戶戶通,一舉改變了圩區道路晴天一腳灰、雨天一身泥的境況,農民要求改變現狀的要求和熱情空前高漲。

  正是由於不斷的村莊整治、美好鄉村建設等多個項目的帶動,犁橋村多數自然村實現了道路硬化、房前屋後綠化、村容村貌清潔化、路燈亮化和基礎設施配套化。村黨支部書記鐘應斌説,目前,犁橋村制定了美好鄉村的發展目標,即全市做示範、全省爭一流、全國有影響。

  如今的犁橋村一派水鄉情調,綠樹成蔭、路燈成行,一墻一屋、一草一木皆透出勃勃生機。這裡沒有大拆大建,從300多年前的石橋,到近幾年建成的別墅式住宅,應有盡有,各種建築物基本保留了歷史形態。

  鐘應斌介紹,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犁橋村“兩委”著實花費了一番心思,給過去老房屋“穿衣戴帽”,統一為白墻、青瓦加飛檐的徽派水鄉風格。石橋鐘以大明塘為中心,環湖建設了休閒娛樂廣場等,特別是水鄉文化展示廳,把水鄉人家千百年來種田、捕魚的農具收集起來,充分體現出水鄉文化的內核和特色。同時,引入科技到美好鄉村建設之中。石橋鐘的“微動力污水處理廠”,把老百姓家廚房、衛生間裏的污水收集起來,進行統一處理,改變了農村原來的生活污水靠自然蒸發的歷史,村莊周邊沒了臭味和泥濘,為打造生態宜居、最美鄉村錦上添花。

  村民朱小梅老人説起村裏的變化很是感慨:“那個時候地上一踩一腳泥,現在是乾淨的水泥、石子路,環境變得更美了,生活也越來越好了。我雖然不識字,但是墻上的畫我都看得懂,很漂亮!”

  “這次對舊房改造,黨委政府還幫助我們補助一部分資金,不僅改善了自家的居住條件,而且刷上統一顏色的外立面,加上對村裏公共環境的整治,我們村是越來越美麗了,住著更舒心了。”村民鐘余富説。

  “這幾年經過村莊整治、美好鄉村建設,犁橋村吸引來許多城裏人。一到週末,開車的、騎摩托的,還有騎自行車的城裏人,就成雙結對地來到犁橋村垂釣休閒。”村民鐘光榮告訴記者,他家屋子外立面的顏色是理事會多次討論後形成的一致意見,上部是黃色,顯眼;下部是灰色,耐臟。

  村“兩委”抓住越來越多的城裏人到犁橋村休閒觀光度假的契機,拿出一塊綠地、一分水面,與城裏人共用,吸引他們常來常往。同時,引導農民嘗試興辦“農家快餐”“農家土菜”等“農家10元生意”,使犁橋村農民在家就有服務業的收入,儘快帶領農民收入過萬元,把犁橋村打造成生態宜居的最美鄉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